镇原庆城文旅康养黄金圈的构建
甘肃省科学院:路等学
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全民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依托甘肃省镇原县与庆城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历史文化、书画艺术、民俗非遗、生态景观、中医康养及现代产业基础,构建镇原庆城文旅康养黄金圈,既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传承红色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举措。基于PDCA循环模型,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一)资源禀赋:多元融合的文旅富矿
1. 红色精神高地
庆阳南梁红色旅游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核心)、镇原县屯字战役遗址(解放战争关键战役)、三岔镇长征纪念地(毛泽东率红军途经地)及庆城革命旧址,构成“长征-抗战-解放战争”完整红色脉络,是红色教育与研学的重要载体。
2. 历史文化瑰宝
镇原县王符文化(《潜夫论》、潜夫山、民间诗集)、庆城周祖陵(农耕文明起源)、北石窟驿(古丝绸之路驿站)及古战场遗址,形成从先秦到汉唐的连贯历史谱系,文化底蕴深厚。
3. 书画与民俗非遗
镇原县为“中国书法之乡”,从业人员超万,群众基础广泛,书画创作与交易市场初具规模;庆阳香包、剪纸、刺绣为国家级非遗,风格独特,兼具艺术与实用价值。
4. 生态与康养资源
太阳池、翟池、太阴池三大天然湫池构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庆城作为岐伯故里,拥有岐伯圣景、药王洞养生小镇,形成“医、药、养、游”中医康养产业链。
5. 现代产业赋能
庆阳西算中心(“东数西算”节点)、能源基地(石油天然气)提供经济与科技支撑;平庆铁路开工、公路网络完善,为文旅发展奠定交通基础。
(二)发展机遇: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
国家与甘肃省政策明确支持文旅融合、红色旅游及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2023年红色旅游接待超4亿人次,康养旅游规模达1.2万亿元,传统文化体验需求年均增长30%,市场潜力巨大,项目精准对接多元需求。
二、现存问题与挑战
1. 资源整合碎片化:红色景点、文化资源、现代产业缺乏联动,未形成“红+古+文+产”协同效应。
2. 基础设施短板:景点间直达交通不足,智慧旅游设施覆盖率低,王符诗集展示、红色场馆体验等配套滞后。
3. 产品体验同质化:红色旅游以静态展览为主,书画、非遗文创创新不足,康养业态停留在基础服务。
4. 运营管理粗放:专业人才缺口大(尤其红色研学、智慧旅游领域),品牌影响力有限,跨区域协调机制缺失。
三、黄金圈构建方案
(一)顶层设计:“一核三带五区”空间布局
1. 一核:以庆阳市区为综合服务核心,建设文旅集散中心、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及商业服务集群。
2. 三带:
(1)红色文化体验带(串联南梁、屯字战役遗址、三岔镇、庆城革命旧址);
(2)历史文化研学带(串联潜夫山、王符纪念馆、北石窟驿、周祖陵);
(3)生态康养休闲带(串联三大湫池、岐伯圣景、药王洞养生小镇)。
3. 五区:红色教育区、历史文化区、书画民俗区、生态休闲区、中医康养区,实现资源分类集聚与功能协同。
(二)交通与基础设施升级
1. 交通网络:依托平庆铁路设“红色文旅专列”站点,投资12亿元建设260公里旅游环线公路,开通6条主题公交专线(含红色、文化、生态线),投放200辆新能源旅游大巴。
2. 服务设施:
(1)住宿:建设红色主题酒店、书画民宿、星空露营地,配套红色研学营地;
(2)餐饮:打造陇东美食街区、红军餐主题餐厅、药膳美食街;
(3)文化设施:新建王符文化展馆(含民间诗集展示)、镇原书法博物馆,升级屯字战役纪念馆(增设沉浸式体验厅)。
3. 智慧旅游:投资1.2亿元建设大数据平台,部署VR/AR导览系统(还原战役场景、王符著书场景),开发“庆阳文旅通”APP集成预约、导览、学习功能。
(三)产品与业态创新
1. 红色旅游:开发屯字战役实景演绎、三岔镇长征沉浸式体验,设计“重走长征路”研学营、南梁精神培训班,推出红色主题剧本杀、书画文创。
2. 历史文化:举办王符思想论坛、镇原书法艺术节,开设《潜夫论》研读、古驿道徒步等项目,整理民间诗集并开发诵读与书画创作活动。
3. 民俗与生态:建设非遗工坊(香包、剪纸体验),开发湿地研学、星空露营等生态项目,推出“非遗+书画”主题文创。
4. 中医康养:扩建药王洞养生小镇,提供中医理疗、药膳养生、心理疗愈服务,结合香包中药配方开发养生产品。
(四)宣传与品牌塑造
1. 品牌定位:“红色圣地·岐黄故里·书画之乡·生态庆阳”;
2. 线上:发起#屯字战役记忆# #镇原书法挑战#等话题,直播非遗制作与书画创作;
3. 线下:在重点城市举办推介会,与延安联动推出“陕甘边红色研学线”,跨界合作拍摄红色文化题材作品。
四、PDCA循环管理机制
1. Plan(计划):短期(1-2年)完成交通环线与核心场馆建设;中期(3-5年)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文旅产业占GDP比重15%;长期(5-10年)建成国家级示范区。
2. Do(执行):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专业机构运营;数字化保护王符诗集等资源,区块链追溯资金,AI监测游客反馈。
3. Check(检查):建立“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评估体系,定期评估红色研学参与度、文创销售额等指标。
4. Act(处理):对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启动预警,编制案例手册,每年召开产业研讨会推广经验。
五、实施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成立跨区域领导小组,统筹文旅、交通、财政等部门,设立红色文化、书画非遗专项工作组。
2. 资金保障:争取国家文旅基金,发行专项债券25亿元,引入社会资本30亿元,设立文化保护专项资金。
3. 人才保障:引进文旅规划、红色研学等人才,与高校合作开设“庆阳文旅班”,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六、预期效益
1. 经济效益:年旅游收入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4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4万个;
2. 社会效益:传承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带动30个村庄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水平;
3. 生态效益: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0%,三大湫池水质稳定Ⅱ类,实现生态与旅游良性互动。
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创新与闭环管理,镇原庆城文旅康养黄金圈将成为全国文旅融合标杆,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