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一条心,坚持一直走下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一起成长,一起变更好,这就是我们的双头衔团队——《临清非遗时调曲艺团》、《东方旗袍团队》。
说到我们的团队,先要说起我们尊敬的王爱云老师,她是《临清市东方旗袍团队》第一创始人,是非遗临清时调曲艺团发起创史人,是临清时调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来,她精心打造的旗袍走秀节目陆续搬上大舞台,走向全国各地,遍及大江南北,她培养的学员遍布在临清市各个角落。去年的国庆节,她执导的《运河临清大码头》,作为临清非遗代表作品登上了“大运河临清戏剧、美食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大舞台,今年又以唯一剧目参加了聊城市老年大学系统非遗节目展演;音乐快板《街巷胡同叫卖声》被入选在临清文旅影视大片中。年近七十岁的王老师,对待艺术好像身上永远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她的敬业精神,我们更是有目共睹,忘不了她去聊城演出,由于路上突发状况,她右手臂受伤骨折,不声不响一声不吭,一直坚持演出结束回临后,她才说:“不行,我得先去医院”… 时隔不久,她在手臂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受邀带队演出,右手的动作改用左手,左手拿的手帕改用右手,巧妙的遮住还打着夹板的右手臂,演出圆满成功。观众没有人发现她受伤的手臂,只有阵阵的掌声和喝彩声。还有一次,王老师的脚踝不小心又受伤骨折,她依然一瘸一拐带领大家演出、排练;从她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是敬畏舞台,什么是敬业,怎样才算的上是热爱、执着,责任和担当。
王老师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点亮自己温暖别人,在王老师的感召影响下,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在追光而行,让自己变优秀变美好是大家共同的追求,两年前,我和老公退休后也相继加入了团队,本着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变优秀变美好的初衷,追光而行。我们团队的成员,平均年龄55岁以上,都是离退休热衷公益活动的人员,都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的践行者。随着新队员的不断加入,老队员对新队员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和义务,使得我们的团队永远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的团队中,有默默无闻、无私付出、不计回报的几十名队员,没有工资、没有报酬,甚至自己花钱买服装买道具,但仍能对艺术充满执着与热爱,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也正是有了她(他)们,我们的团队才更加充满活力,永远保持着青春魅力。
现如今,我们的团队已经具备了非遗临清时调曲艺类节目高达20余个的专场演出,以及综合类舞蹈走秀等30多个节目的专场演出能力。祝愿我们——非遗临清时调曲艺团、临清市东方旗袍团队,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