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归乡
一
2008年立夏这天,程程和程小兰站在慢湾坡的老槐树下。少年——现在应该叫青年了——的个头已经超过程程半头,后腰上别着呼和浩特医科大的录取通知书。树上的梅花印又多了三个,最新那个刻着"程小兰2008"。
"真矮啊。"程小兰摸着树干上的刻痕笑道。他弯腰时,白衬衫后襟掀起一角,露出腰间那个梅花烙印——去年在病床上烙的,现在变成了淡粉色。程程注意到他看手表的频率很高——是块新买的电子表,裂纹手表被收在了绒布盒里。
金兰的坟前摆着三样新东西:蒙药香包、雕羽标本、心电图复印件。程小兰蹲下来拔草时,后颈的胎记完全暴露在阳光下——比去年淡了些,形状却更清晰了,像朵将开的梅花。远处传来拖拉机的突突声,惊飞了坟头的麻雀。
二
东头第二孔窑洞的锁生了锈。程小兰用那把铜钥匙开了三次才打开,门轴吱呀声惊起了梁上的燕子。炕柜上的玻璃相框落满灰,金兰照片旁边的空白处,现在嵌着他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程叔!"程小兰突然从炕席下抽出张发脆的纸——是2004年的汇款单,署名"张金兰"的那张。纸背面有铅笔写的算式,算到一半的数字停在"173.5",旁边画着个小药瓶。程程想起这是当年金兰算药量时写的,她临终前还在担心药不够。
傍晚他们去了当年的粪场。退耕还林的松树苗已经齐腰高,程小兰在土里刨出块黑褐色的东西——是铁戳子,十年前金兰临走前塞给程程的那把。青年用衬衫下摆擦它,金属表面渐渐显出"张记"二字的轮廓,只是被岁月磨得更浅了。
三
村委会门口贴着喜报:"祝贺程小兰考取医科大学"。马占海不知从哪得了消息,开着那辆新疆牌照的皮卡闯进村,车门上还留着当年的凹痕。他看见程小兰白衬衫上的校徽时,突然哑了火。
"娃娃,"马占海递来个塑料袋,"你奶奶...临走留的。"里头是裂纹手表的表带残件和半张烧焦的照片——婴儿时期的程小兰被金兰抱在怀里,背景是棉花地。程小兰接过袋子,突然用蒙古语说了句话,马占海的表情活像见了鬼。
当晚程小兰在窑洞里翻箱倒柜,找出了那件红嫁衣。他比划着在自己身上量尺寸,突然从内衬暗袋里抖出几粒棉花籽——2005年从新疆带来的,已经干瘪发黄。程程摸出铁戳子,在每粒棉籽上烙了个微型梅花印。
四
回草原的前夜,程小兰去了趟老槐树。月光下他往树洞里塞了样东西——是蒙药香包,里头裹着金兰的裂纹手表、程程的铁戳子拓印、还有片雕羽。树皮上的刻痕在夜色中像神秘的符文,最高的那个"金兰走西口"下面,如今多了行小字:"程小兰回来了"。
晨露未干时,他们搭上了去县城的早班车。程小兰靠着车窗打盹,白衬衫口袋里插着钢笔——是金兰当年用过的,笔帽上有道咬痕。程程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恍惚看见二十岁的金兰穿着蓝布衫在麦浪里跑,辫梢的塑料珠子亮得像星星。
汽车转过山梁时,程小兰突然醒了:"程叔,呼和浩特有黄河吗?"没等回答,他自己笑起来,露出那颗修补过的虎牙。阳光透过车窗,照见他后颈上的胎记——比昨天又淡了些,但梅花的轮廓依然清晰,像某种温柔的印记。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