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青神——白果渡之战》
作者:唐小虎
2025年8月17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们的敬仰之情,在同事陈保飞陪同下,跨过青神蚕丛大桥,走进青神县白果乡甘家沟村周明凯家,见门紧锁,正欲转身,一个80开外,满头银发的大爷推着自行车从坡下径直向大门走来。
“请问你是周明凯吗”我急切地上前询问道,
“是。有什么事吗?”
“我们想了解下1949年解放青神时在这里发生过的一场战斗。你可知情?”
“知道,知道。请进屋坐吧。”说着便打开了大门,吩咐老伴拿烟倒茶,像接待远方贵宾似的。接着他便打开了回忆的话匣子.....
哪是1949年隆冬的一天,寒风刺骨,岷江水瑟瑟发抖,墨色的浪涛拍打着白果渡的礁石,发出沉闷如鼓的呜咽声。这天刚吃过午饭,听说解放军部队要来了,人们奔走相告,都把屋子腾出来等待部队驻扎。解放军抵达时已是下午3点过,全军将士饥饿难耐,乡亲们把家里仅有的豆瓣端出来让解放军下饭,有的把红薯、玉米端出来让解放军吃。哪时凡是解放军用了的吃了的都要一一登记,并付钱。有的说哪时解放军的钱是“画的”。但后来都兑换成了人民币。
记得当年江边有个卖叶儿巴的人叫吕汉清,每天生意都很好,唯有哪天没生意。因为听说解放军来了,要打仗了,好多群众都吓得不敢出门,他虽然大方地请解放军吃,但解放军有铁的纪律不准随便吃拿群众一针一线,哪怕饿倒下。
1949年12月15日深夜,天上不见月光,几颗残星在浓云后挣扎,白果渡一棵千年白果树在江风中打着寒颤,微光洒落江面,如同碎裂的冰晶闪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三十师八十八团的战士们潜伏在东岸的芦苇丛中,刺骨的江风钻透棉衣,冻得骨缝里像塞满了冰碴。西岸,胡宗南一六〇师一个团的阵地灯火幽暗,暗藏刀枪,四百多敌军如蛰伏的野兽,盘踞在青神县城边缘。
师政委鲁大东隐在白果渡的白果树下,望远镜镜片凝着薄霜,反复擦拭才能看清对岸:县城灯火连成模糊的光带,黄角树后烟头明灭,机枪阵地的轮廓如隆起的坟包。
“三营过了高台?”他的声音被江风磨砺得沙哑。
通信员棉帽结满白霜:“一连接近西岸滩涂了。”
鲁大东望向江面,水流比预想更为湍急。白天侦查用的木船已被敌军拖到对岸,芦苇荡里只剩几艘小渔船,最大的仅容下一个班。他摸了摸腰间枪套,金属的冰冷透过布料渗入肌肤——对岸不仅有敌军,更有县城百姓在黑暗中焦灼等待的目光,等待那一束划破黑夜、照亮黎明的曙光。
芦苇丛里一阵窸窣响动,三营一连连长王铁牛匍匐而来。绑腿磨破,脚踝冻得通红,攥着手榴弹的指节泛白。
“班长,草垛后面有机枪巢。”他朝西岸五十米外的草垛努了努下巴。
老班长张栓柱眯眼瞧见金属反光:“等信号一响,先给它喂颗‘铁西瓜’。”
江风转向,竟送来敌军隐约的咳嗽声。一班长李根柱紧贴地面,捕捉着对岸换岗的脚步声:“连长,空当!”王铁牛掏出红布——那是约定的信号。他攥布的手微微颤抖,身后战士悄然解开缆绳,船板“吱呀”的轻响瞬间被江涛吞没。红布猛地扬起,他嘶哑的“冲”字如利刃刺破黑暗。
三艘渔船如离弦之箭射进江心,为了防止声音过大,战士们将船篙倒过来划,怕铁篙碰撞到石头发出响声。仅管如此,还是被对岸敌人察觉到了情况,手电筒光柱骤然扫来,
“有人!”西岸惊喊骤起,枪栓哗啦脆响。
“打!”王铁牛扣动扳机,冲锋枪的火舌猛然炸裂。
对岸机枪疯狂咆哮,子弹“嗖嗖”贴着头皮飞过。张栓柱奋力掷出的手榴弹在草垛轰然炸开,机枪声戛然而止。
十米外,王铁牛纵身跃入江中,刺骨的寒意如千万钢针扎透皮肤。他奋力蹚水冲向滩涂,身后战士纷纷跳入水中,震天的喊杀声与汹涌的江涛激荡回响。
北岸蔬菜地里,三营主力屏息潜伏。副营长赵刚望见县城灯火凌乱,枪声正向城内蔓延。
“狗日的想溜?”十八岁的机枪手金生子紧抱着枪,怀里贴身揣着娘缝的红肚兜,边角早已磨得起毛。
“副营长,俺能行。”他牙齿咯咯打颤,不是恐惧,是彻骨的寒冷。
城北路口,三辆卡车仓惶逃窜。
“打!”赵刚吼声未落,金生子的机枪“哒哒哒”狂扫过去。第一辆卡车一头撞上大树,敌军跳车钻入蔬菜地。金生子瞄准一个正往沟里钻的军官,卡车底盘下却猛地窜出黑影举枪——“生子,小心!”赵刚猛扑过去,却迟了半步。
子弹穿透棉衣,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进胸口。金生子低头看着鲜血汩汩涌出,在寒夜里蒸腾起热气,旋即又凝成暗红的冰晶。红肚兜从怀里滑落,流苏拂过他冰冷的手背,无声飘落在霜地上,像一片凋零的红叶。
“俺还没……收麦子……”他喉咙涌上腥甜的血沫,视线迅速模糊。赵刚抱着他迅速变冷的身体,吼出的“杀”字带着浓重的血腥味。
深夜十一点,东岸升起三发信号弹,猩红的尾焰撕裂夜空——总攻开始了!二营、一营和团直部队强渡岷江,江面上渔船密布,有的战士抱着圆木纵身跳江,冰冷的江水拼命撕扯,却无人停下脚步。
敌军火力骤然凶猛,迫击炮弹在江面炸开冲天水柱,渔船被巨浪掀翻。二营教导员周明左臂被弹片擦伤,鲜血染红水面。他眼睁睁看着通信员被浪头吞噬,嘶吼着用右手拼命划水。一营突击船触礁磕浅,班长马老四带领战士们迅速跳入江中,奋力将船推离暗礁。
“给我冲!”战士们不顾寒冷,一头栽进冰冷的江流中向着对岸飞奔而去。
炊事员老陈背着行军锅也冲在队伍中,锅里是给伤员准备的姜汤。眼见一个小战士被炸倒,他扔下铁锅猛扑过去,弹片狠狠打在他背上,他仍死死抱着伤员,最后只念叨着“姜汤……别洒了……”
突破口终于撕开,解放军如尖刀般直插县城心脏。周明带人冲进县政府,敌军团长跳墙时被他狠狠一枪托砸趴在地:
“胡宗南跑了!”
凌晨三点,枪声渐渐稀疏。东方泛起鱼肚白,晨曦终于照亮城头。周明展开那面被打穿窟窿的红旗,五角星在阳光下鲜红如血。
打扫战场时,赵刚将金生子的红肚兜仔细叠好,揣进怀里。渡口边,金生子的遗体面容平静,战士们向这位勇士深深地三鞠躬,行上标准军礼,便将其埋葬在通往仁寿的路边山崖上。头枕着大山,面向江西,凝望着青神的黎明。1974年“金生子之墓”
被迁入青神县烈士陵园。
听了周明凯老人的讲述,我们心情无比沉重,来到当年的白果渡口,想再见见哪棵见证青神解放历史的千年白果树,遗憾的是白果树没有了,经打听方知哪棵千年白果树在1958年“大战钢铁”时被砍伐来炼钢铁去了.....但不久却在原地长出了一棵大榕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是人来人往青神人民冬日避风,夏日纳凉的保护伞。江水依然,涛声依旧,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今的白果渡上架起了一座雄伟的大桥——蚕丛大桥,一头连着青神的昨天,一头连着青神的明天......
2025年8月18日于青神
个人简历
唐小虎,酷爱文学。曾有小稿见诸《嘉洲文艺》等杂志;喜爱散文、歌词创作,与音乐走廊合作之歌曲《锦绣青神》、《相知相守风雨同舟》、《南方的雪》等广为传唱。被百度音乐、MVBOX、酷狗等音乐平台收录其中。多篇散文作品被省、市级多家自媒体平台采用;如《天下太平 人皆向往》、《青神之夜》《汉阳时光:一捧江水 半轮诗月》、《桂花香溢 岁月沉香》、《“东方明珠”之印象.白果》等。
“青神天梯杯”2025七夕征文大赛
“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在2025年中国情人节七夕节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举办“青神天梯杯”2025年七夕征文大赛,征集有关七夕的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
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玉蟾寺在白石岩上从寺庙上到山顶的石阶被广大网友誉为“青神天梯”,赋予爱情相爱相守的象征,是四方游客及网友争相打卡之地。
1、征稿时间:2025年7月23日至2025日8月31日。
2、作品应为与七夕节相关的小说、诗歌、散文等原创作品。
3、作品抬头应注明“青神天梯杯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投《三苏文学》主编微信/ZWB612462。
4、参赛期间作品所有赞赏全部作为大赛运营费用及奖金。
5、参赛作品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上刊发,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选发。
6、作品在都市头条浏览量达4万、点赞及留言达20个(条)才能入围。
6、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分别奖励精美荣誉证书各一本。优秀奖5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
7、2025年9月5日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获奖名单。
8、三苏文学招募会员,将在全国各省设立分社,壮大三苏文学社,会员可以升入管理层,投稿可优先编发。有意可联系主编微信/ZWB612462。
三苏文学社
2025年7月23日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