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原周道共情长
文/蔺莉
2025年8月16日,晨曦初染周至,县党外人士(蔺莉)工作室组织的交流研学活动便踏露启程。清晨六点半,李庭武、蔺文、姚朋、李格龙、邵杰夫妇、孔红丽、侯玉娇、宋青、邵美雨、陈小桃、李琪、蔺莉一行十三人,自县知联会会议室门口集结,分乘两辆自驾商务车,向着甘肃定西进发。
五小时车程,恰是心向文化的奔赴。抵达落脚地凤城酒店时,连振波教授与海旺集团副总邹佳俊已携甘肃当地学者、书画名家、诗人等提前一小时等候,那份热忱如定西的晨光,暖得真切。更有“文化使者,巾帼张骞”——赵娟女士,正如定西市原宣传部长、现已退休的张全友曾赞誉的那般,手捧鲜花雀跃而来,大大的拥抱撞进怀里,竟让人生出久别见亲女的热辣情愫。



餐桌是最熨帖的相逢地。土豆、洋芋、马铃薯,本是一物,却被巧思化作满桌花样,那剥了皮烤得金黄的“烤金蛋”,咬一口沙甜入喉,我贪嘴吃了两个正觉不好意思,转头见格龙老师吃罢两个仍意犹未尽,惹得满桌笑谈。甜菜初尝更觉新奇,似萝卜非萝卜,类佛手瓜又不似,淡淡甘甜里裹着清润香,再配上娟子带来的干枣、麻子与不知名的豆豆,明明腹已饱,筷子却总难停——这是陇原大地最实在的待客心。
席间忽有雅事落定:杨学文老师捧出亲笔签名的诗集,逐一分赠,墨香与情谊同落掌心,珍而重之。餐后随甘肃亲友往青岚山,方知天地有巧思——那望不尽的山峦本少绿意,却被打理得让人心生留连,星空房嵌在山坳,咖啡屋映着云影。连振波教授书屋外几株杏树,他笑言“熟时不必摘,枝头张嘴便得甜”,话落递来的珍藏著作,抱在怀里沉甸甸,都是文化的分量。谁能想这片曾干旱难耕的土地,因海旺集团的租金扶持重焕生机?虽无车水马龙的喧嚣,却藏着开发者的慈悲与无畏,让人油生敬意。


咖啡屋内更添统战情谊——连教授知晓我县统战部安排陈小桃随行,特意邀来定西市统战部台办主任谢昀峰一同交流,两地统战线的同志围坐谈叙,话里都是同心同行的热望。而后宣纸一展,“海纳百川”“文以载道”“经世致用”“关学薪传”几笔落下,皆是肺腑敬重。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安世林教授、定西市原卫生副局长贾萍亦提笔相赠墨宝,与贾萍老师初见便觉投缘,互赠作品、添加微信时,眉眼间都是相见恨晚的热络。草坪上演艺正酣,音响声沸,我们带来的琵琶、古筝原在门口轻吟,被邀上台后,侯玉娇的唢呐一响惊艳全场——谁曾想这位画家,竟是周至“唢呐侯”传人?哨音穿云,秦韵陇风就此相融。



次日离别,杨学文老师与连教授专程相送,握手相约时,不舍都在眼角。返途经通渭,恰逢文化节,张全友部长早备下20份剪纸伴手礼,包装大器,作品很是精美。满城书画铺天盖地,真应了那句“不来通渭,不算懂书画”。随张部长观展三小时仍觉不足,行至四楼书法展厅时,竟与微信上久交甚密的宝鸡著名画家强雪云女士撞个正着——屏上常聊的人站在眼前,握手时指尖相触,线上的热络霎时落了地,亲得像早见了千百回。
午间宴于悦心酒店羲之厅,二十余座的大厅里暖意融融。通渭四老之一的何钰老师兴致颇高,取我的牡丹团扇添笔落款、补画蜜蜂,转瞬便是活色生香。后与蔺文谈及秦腔,何老开嗓便有韵味,蔺文即兴伴奏,弦音与唱腔相和,恰是“专业对口”的欢乐。李庭武老师看得心痒,挥毫写下“古韵好声”相赠,墨落纸上,满堂叫好。


四点启程返周至,晚九点平安抵家。车后备厢里几麻袋洋芋滚来滚去,分赠时总觉送不完——就像这趟研学的情谊,装在心里满当当。洮河携高原清冽,渭水带秦川温厚,本各有奔涌,相逢后便融成一处奔黄河而去;正如我们,定西与周至的热忱恳切撞在一处,初是新鲜打量,转眼便成心尖相认。

不必刻意牵念,往后自会像两水同赴黄河般,朝着同个方向走。案头笔墨相和也好,田埂经验相授也罢,都是这“相融”的续篇。河水终要向海,同心的人,也定会在同条路上,把日子过成共赴的诗——从定西到通渭,从餐桌到展厅,从笔墨到笑谈,早把两地的心牵在了一处,绵绵长长。

陕甘情
陕甘表里,地脉勾连;秦陇毗邻,人文同渊。山川如衲,缀起千年素缘;河川似带,牵缠万世清欢。
观夫周至赵越,神灵寺之俊贤。负笈向学,心同明镜;执鞭陇右,意若青莲。数十载弦歌不辍,化育桃李万千。春风拂尘,点醒迷津学子;法雨沾衣,续传般若学源。先生之德,如松挺秀;先生之风,若月涵天。虽示寂二十余载,然其遗泽,犹滋学苑,木铎余音,尚绕云巅。
先生孙女赵娟,心怀追思,行履拳拳。欲辑《梨斋》文存,令祖父慧语流布。遂跋涉陕甘,不辞劳顿,遍叩耆宿,广拾残篇。刘杨路连,张公诸贤,或助搜葺,或述昔年。众人合力,如灯传焰;群贤感此诚孝,各逞笔端,以文字为筏,渡情谊于尘笺。一时间,佳构纷出,墨香远播,陕甘故事,渐成菩提叶上的箴言。
回溯往迹,灵光自现:李二曲崛起关中,倡“明体适用”,以学为济世慈航。其说如晨钟,唤醒陇右;其理似暮鼓,震荡学坛。牛树梅承其心印,宦游蜀川,居官清简,口碑俨然。从格物致知到经世济民,文脉相续,恰似法水长流,不舍昼夜。
遥想丝路驼铃,叮咚千年,那是陕甘互济的梵音。商客往来,递换有无,文化亦在相照中互参。从长安古刹到敦煌佛窟,一路梵呗,一路香烟。又忆边徼烽火,两地军民携手,共护家山,热血染红袈裟。同赴艰危,生死相托,结下尘缘胜法缘。从秦汉到近世,星移斗转,陕甘情分,如戒珠莹洁,未曾稍减。
今有集贤蔺室,意怀悲悯,礼请李氏二贤——其精研书道,笔含禅趣;兼邀画家姚子,其绘事超逸,墨带烟霞。众人同赴定西,问道参艺。恰似僧俗相访,言笑晏晏。品帖论画,机锋撞破俗障;围炉夜话,心光映亮尘寰。一盏粗茶,酬此宿世因缘;两心相照,共证千古清欢。
噫吁嚱!陕甘之契,非关地域;陕甘之好,本乎性天。如菩提双枝,同根而生;似迦叶与阿难,共侍佛前。不独显于当下,更将贯乎未来,如日月悬虚空,无始无终;似江河归大海,不舍涓涓。愿这份情分,在时光道场中愈发澄明,成为娑婆世界里,一瓣永不凋零的净莲。
陕甘一家亲
黄土高原的沟壑里,藏着陕甘两地剪不断的缘分。从甘肃通渭的牛树梅,到陕西周至的李二曲,两位先贤的轨迹早已将这片土地的文脉拧成一股绳。
李二曲作为清初“三大儒”之一,其“明体适用”的学说如春雨般浸润关中,更越过陇山,影响到了甘肃的读书人。牛树梅的父亲牛作麟便是二曲思想的追随者,这份推崇顺着家风传到牛树梅身上。后来牛树梅在四川为官,以“青天”之名造福一方,其经世致用的底色,与二曲强调的“经邦济世”一脉相承。学术的种子跨地域生根,恰如黄河支流在陕甘大地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止于文脉,这片土地上的人更是如此。秦腔的嘶吼在陕甘边境的塬上回荡,一碗牛肉面与羊肉泡馍共享着同样的滚烫;古丝绸之路的驼铃,曾载着两地的物产与故事穿梭往来。从先贤的思想共鸣到百姓的烟火相融,陕甘从来不是地理上的邻居,而是血脉里的亲人,在黄土与长河的见证下,把“一家亲”的故事写了千百年。
禅行
公历四月,余随路夫子、陈主席、魏教授、孙会宁女士,应定西之约,赴青岚诗会。黄土高坡,风曳细尘,不着痕迹;陕甘交界,树列星点,杏花默然盛放。漫山粉白,若云海无声翻涌,风过瓣落,沾衣似天地轻呵之接引——风自秦岭,或起陇原,浑然无辨。连教授导吾辈徐行,足踏黄土之沉,肩承花瓣之轻,禅意自寂,陕甘气息,早已于春光里默融。
海旺集团筑星空房于杏花海,玻璃穹顶映花影,俨然天地相契之禅窟。先逐山风闲赏,观天光云影与花海相忘;既而青岚诗会渐展——此乃连教授、海旺副总邹佳俊等热忱者,以诗为筏、以文为舟之雅集,使陕墨陇情,借杏花低诉。诗人环坐,互馈笔墨,秦地苍劲与陇原醇厚,于书页间相晤。墨香杂杏甜,如佛前供花,不喧不竞,自沁心腑。原拟篝火未燃,恰省喧嚣;烧烤香浮,众就星光花影,啖滋滋烤串,听诗句流转。秦腔裹陇调,一唱一和,既有诗美之韵,更藏陕甘深契。笑随瓣落风里,暖过火焰者,是这份因诗相聚、因情相牵之融融禅意。
至许公祠,古院老杏怒放,瓣坠青石板,若时光碎片寂寂铺地。入祠前,连教授备菊,白若雪,黄似阳,清芬中藏“礼敬先贤”之默诚——许公治水利、惠民生事,本无陕甘界,唯在民心潜流。众人焚香、鞠躬,听连教授轻述,千年为民之心,于寂静中自鸣。风过飞檐,卷数瓣杏花,恍惚间,千年故事与今景,于风声中相契。这般岁月流转之坚守,恰是禅意本相,亦如陕甘情谊,未因山河隔而生隙。
末至山楂镇,青砖黛瓦巷陌,墙绘红果,见生活自足。连教授指墙角抽芽山楂树笑曰:“秋至,满镇甜酸,当是另一番禅趣。”吾辈踏石板徐行,听其言山楂产业脱贫事,观杏花影落发间,恍若岁月于此驻息,温柔自存。餐时,店主闻吾辈为青岚诗会客,固赠每人山楂罐头。玻璃罐中果肉浸糖,啖之酸甜沁心,清芳混窗外杏香,成此行独味,亦藏陕甘百姓共酿之生活禅。
此行,杏花满身,诗意与情谊皆铭于默。青岚雅韵,与山水禅意相融,更缠陕甘深契,为四月望中鲜活记忆,风过处,尽是余禅。
转至八月望中,暑气未消,余心复念定西,遂谋再往。此行非旧侣——路夫子、陈主席诸师以俗务未偕,幸得吾书法导师李庭武、李格龙,及同县美协主席团、亦政协委员之画友姚朋同行。先前语彼等以西定杏花、诗会及陕甘情,其听得入神,恒念亲往,尤盼:观笔墨与黄土风情相触,晕何等禅心火花?恰如春日杏花遇黄土,本是天地自然相契;恰如陕甘情谊,本是血脉之默亲。如此,上次五人同行虽难续,此番队伍更添缘法,一行十二众,正候通渭文化节笔墨香中,让定西风,再牵一段陕甘心与心之默缘。

蔺莉,女,集贤人。周至县第十五届、十六届政协委员,周至县第二届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执行副会长,周至县第一届新联会副会长,周至县美协副主席。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市女画家艺委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花鸟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3年9月25日《社会保障》报有专版介绍,题目为“浴火重生金凤凰”。2018年2月,被授予为西安“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0年9月,被西安市美术家协会评为先进个人。2023年,作品《中国人的饭碗》入展由西安市政协举办的书画展。2022年9月,作品《青山沐雨》入选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艺心向党”自由职业艺术家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作品展,作品于2022年9月29日至2022年11月29日在上海市奉贤博物馆展出,并在中华数字艺术馆云展。2023年12月,《中国人的饭碗》为市政协书画院馆藏作品。2024年初作品《莲说》入选自由职业人士全国书画展。2024年9月作品《十二月忆长安》入选中共西安市统战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全市政协和统战系统书画展。2024年8月《虽微致远同光和尘》获省委统战部优秀奖2024年底受市委统战部表彰并获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