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文 /丁明生
80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谱写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矗立在民族精神原野上的不朽丰碑。
我们要永远铭记红军的丰功伟绩,让伟大长征精神代代相传。长征精神所彰显的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我党我军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集中体现。
长征的胜利属于中国,而长征的精神早已跨越国界,震撼世界。有人感叹“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惊心动魄的史诗”,更有人坚信“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
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英雄传奇。强渡大渡河时,十七勇士顶着枪林弹雨,在惊涛骇浪中驾着小船冲向对岸,用血肉之躯为大军开辟通路;飞夺泸定桥时,22名突击队员攀着悬空的铁索,在敌人的炮火中冲锋陷阵,让“天险”变为“通途”;血战独树镇的寒夜里,红军将士穿着单衣在风雪中拼杀,用刺刀与信念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那些镌刻在战史上的名字与壮举,见证着红军“向死而生”的勇气。
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铸造的信仰丰碑。出发时,各路红军总人数达20.6万人(沿途补充兵力1.7万人),到长征胜利结束时,仅剩下5.7万人。漫漫征途中,军需处长为保护棉衣冻死在雪地里,临终仍保持着守护物资的姿势;炊事班长铜锅里的最后一把青稞面,永远留给了伤员;贺炳炎在无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截肢手术,咬着毛巾完成“独臂将军”的蜕变……每一滴鲜血都在诉说:他们为信仰而来,为理想而战。
长征精神是用苦与乐冶炼的生命赞歌。长征路上,战斗之频繁、河山之险峻、给养之匮乏、病疫之猖獗、霜雪之酷寒,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红军将士的意志与耐力。然而,这支钢铁之师总能在绝境中绽放生机:休息时,战士们围坐在一起唱《国际歌》,用树枝在地上教老乡写字;宿营时,女红军把仅有的棉被让给伤员,自己依偎在篝火旁取暖;哪怕只有半块干粮,也会掰开分给战友……正如斯诺先生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写,这些在苦难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红军战士,是“最幸福的中国人”,他们的笑容里藏着民族的希望。
长征是穿越黑暗的宣传队,让“解放”的火种传遍大江南北;长征是播撒希望的播种机,在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埋下革命的种子。80载岁月流转,长征精神从未褪色。它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精神火炬,永远在历史的天空中——永放光芒!作者简介:丁明生,山东平阴人,退休教师。本人喜爱文学写作,曾任《济南教育》通讯员。先后在县以上报刊发表文章六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