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愿你笑容灿烂
——生活随笔二章
作者/刘福林
(一)
祝你生日快乐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四日,是我老伴六十五岁生日。当时非常想提笔写点什么来为她祝福,瞬间她的好、她的爱、她的善良、她的勤劳、她的俭朴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们的祖辈是挚友,父辈是儿时玩耍的小伙伴。而我俩从相识、相知、相熟、相恋,经历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婚后的生活有甜蜜,也有辛酸!但我俩始终相爱、相亲、相依、相随、相伴,过着简单、平静、幸福的生活。
八十年代初,物资尚未敞开供应。食品肉类十分短缺,凭票劵供给。她把做熟的肉、蛋、鱼尽量让孩子和我享用。我说:“别这样,一起吃嘛”!她却说:“我不喜欢吃肉”!她初到牡丹江,曾做过临时工。砖厂中拉过土,建筑工地卸过砖,铁路站台装卸过水泥和建筑石材。出过苦力、流过大汗。下班后,她也不闲着。把大人穿旧的衣裤,用手工精巧别致的改成儿子穿的衣裤,还有时尚的“小马夹”。她心中装满深情、盛满爱,奉献自我顾咱家;吃苦耐劳心也甘,粗茶淡饭心也甜。
她爱清洁、干净。总是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地板擦得闪光照人。她十分注重我工作期间的仪表、形象。西服领口从未见脏的痕迹,衬衣天天换洗,裤线时常熨烫。下午上班前,她把我的皮鞋擦得黑又亮;若是运动鞋她会把鞋边擦得雪白如初。生活的旅途,并不坦途;更不会一帆风顺,职场上明争暗斗处处存在。有挫折、有失意。此时,我常会彻夜难眠,她默默陪伴在旁边,仿佛听到她理解、同情、鼓励的心与我的心跳动着同一频率。对儿子她抢前抓早抓好教育,正确引导儿子走出“青春期”。高中三年她没有看过电视,给儿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爱他的生活,关心他学习进步,天天去中学“查岗”晚自习。让儿子端正学习态度,关怀他健康成长。高三每次模拟考试前,她的嘴唇都会“生火泡”……儿子不负重望,学业有成,现为外企高管。是她精准培育、陪伴心血的结果和我们的骄傲。
当年我兼职橡胶学院教师,讲授经济学类专业课程期间,常常备课至深夜。那时八十年代住的是砖瓦小平房,冬季室内非常冷,呼吸的气都形成了白雾。此刻,她悄悄地端来熬好的热汤,使我暖在身上,热在心里。每当我的职位有提升,政治、工作有进步;她乐在心里,喜在眉梢,嘴角颤抖着露出微笑。
孙子是隔辈人。她对孙子关心倍至,关爱有加,关怀细微深处。小时候,一旦感冒发热,她寝食难安。从深夜守护到天明。我非常喜欢看她与孙子玩耍时灿烂的微笑。她对孙子的爱是难以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孙子是她生命的再延续。这一件件,一桩桩往事,历历在目。她让爱不闲置,让爱在生活细微处传递!她是一位贤妻良母。
退休后,我俩移居广州、深圳生活。如今,我俩婚后生活四十余载。从照片中看到她对现实生活很满足;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美好憧憬。是的,我会陪伴、相随她:十里银滩碧桂园,碧海蓝天赏风光。看日出、观大海、踏浪花、赤脚踩银沙。林荫树下听鸟鸣,绿草茵茵闻花香;美术馆中赏字画,大剧院里听音乐,海洋馆中逗鱼虾。深圳公园内相依为伴,肩并肩、手拉手、欢声笑语,唠唠开心话。悠闲度过幸福晚年的美好时光!
转眼六年过去了,我和儿子一家每年都会给她办一次热热闹闹的生日。祝愿她:生活幸福,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写于广州碧桂园
(二)
母亲的生日
童年,我家住在鸡西市大恒山“西桥洞”路与“本部”路相交三角区域的自建房。夏天,在门前小河里戏水,拿个土篮子捕鱼捉虾;秋天,跟随母亲去北山砍柴……一九五九年,已经到了农历十一月份,一直没有下雪;加之赶上“三九”节气,这个冬天格外的寒冷。使人不停地打着寒颤!当时正处于三年国家困难时期,前苏联撤走专家、偿还债务、自然灾害…国内物资供应严重不足,粮食短缺。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吃野菜、吃树皮、吃酒糟(谷物、高粱的外壳。晒干后磨成粉)…… 这一年,正是母亲“三十尔立之年”的生日。
我清晰地记得:那天下午,四、五点钟,母亲从恒山街回来。对我们说:“今日是我的生日”!然后,开始做生日的“饭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非常兴奋与期待,
母亲把秋天捡来的枯萎发黄的白菜叶用开水煮一下,捞出来,放在菜板上剁碎,然后将面板放在炕上。找出玉米面和面粉的袋子,抖了一遍又一遍,总之,不足三两混合面。她把那剁碎的菜撒盐,团成八个团,分别在这混合面上轻轻滚过。然后放在锅里进行煮蒸。 这八个菜团,我不知道数了多少遍!
蒸熟后,母亲首先分给我两个。好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了!只记得:当时吃的分外的香。而她自己却只吃了一个半!因为她还有三、四个孩子没有吃呀!孩子都是她心头最软的那块肉,这就是博大母爱的真实写照!
母亲,一九五九年的那个生日,我永生难忘!世上只有妈妈好。如今,母亲快要九十岁了。兄弟们都精心照顾她,让她生活无忧,晚年生活幸福、安康!祝福母亲长寿吉祥、快乐每一天!
写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