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成立了长清县委,县抗日大队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刚成立之初,县大队在根据地稽查日货,打击奸商。1940年3月后严格控制粮、棉、油、布等物资运入敌战区,检查从敌占区严禁进入境内的物资,对敌实行物资封锁,严厉缉私,同时没收私货。
1939年6月民主选举产生了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张耀南任县长。在一切为着战争胜利的总目标之下,严禁走私资敌;进行对敌经济斗争,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与掠夺;扶持和保护公营企业、合作事业和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管理市场,打击设机奸商的操纵破坏活动;指导工商业团体工作等。扶助生产,保障供给。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疯狂的军事侵略的同时,对峰山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经济掠夺和封锁。
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抗日军民的生活需要,峰山县制定了一系列对敌经济斗争的方针和政策,发动群众,抵制日货,严禁粮、棉等重要物资资敌,限制非必需品和可以利用土货代替的外货入境,从经济上反击敌人。在抗战初期,长清县抗日根据地为保障根据地抗战军民的需求,实行了严格的经济管理措施,比如在贸易统制中实行了根据地与根据地以外地区以货易货政策、粮食统制政策、封锁剩余土货的外出,以便在根据地内部代用。按照这一政策,对根据地内部与外部的贸易进行管制。
抗战后期,根据地对贸易统制的政策进行了调整,通过掌握重要输出物资输出,换回根据地需要的各种物资,以粉碎敌人掠夺物资的阴谋。对根据地内部则采取了贸易自由的原则,同时在重要集市设立事务所,利用输出物资输出换回军需品和必需品,并从贸易中争取财政收入。主要在封锁敌人,使敌人无法困守各大城市……加强封锁缉私工作……。
峰山抗日大队纪律严明,严格执行群众政策。要求每一个干部战士要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坚决做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抗战初期的1938年7月十支队独立营二连连长李子英、伙同陈柏阳等人,借执行稽查日货、私货任务之机,劫掠过路商贩和行人,殴打过路商人;他们败坏独立营名誉,严重违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给独立营造成严重影响,为严肃军纪,挽回影响,张耀南代表独立营在孝里铺村北沙河,蒋李子英、陈柏阳处决。
1940年3月“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设工商科,刘震卿任科长”承担严格控制粮油面等物资运入敌战区,检查从敌占区严禁进入境内的物资,对敌实行物资封锁,严厉缉私,同时没收私货。1945年7月为对付济南日伪军的经济封锁,根据县委决定,峰山县抗日民主政府设工商管理局,张志健任局长,局内设行政股、税务股和缉私大队,下设翟庄、孝里、崮头、马东、黑峪等9个事务管理所。在对敌经济斗争中,工商管理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展集市贸易管理。集贸市场是传统的主要的物资交易方式,在根据地创建、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局按照对敌经济斗争需要和根据地经济不断发展的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抗战初期,由于日本侵略军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农村集市贸易处于萧条停顿状态。1945年工商管理局为利用集市开展贸易统制,对集市进行了整顿。因为这类集市易受敌伪的压榨和奸商的操纵;控制根据地内的集市,在集市设立了交易所,开始有序恢复集市贸易。
抗战战争胜利前夕,泰西抗日根据地的形势有了转变,生产建设和经济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粮食、布匹等生活日用品基本上能做到自给,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抗日政府开始恢复和发展集市贸易,成立了武工队和缉私队保护集市及维持交易秩序。
1945年7月,《大众日报》社论指出:本省各地工商管理局成立至今不到两年,但我们在对敌经济斗争方面取得的成绩却是十分显著的。首先表现在全省货币斗争的普遍胜利,克服了法币、伪币狂跌带来的物价飞涨,巩固了本币,稳定了物价……在对外贸易取得主动地位……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物资掠夺……任何不重视工商工作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我们必须明确认识没有经济战线上的胜利,也难有其他战线上的胜利。
1939年春末,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东平县常庄召开泰西各县活动分子大会,政委罗荣桓传达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北方局关于创建泰西根据地的指示,罗荣桓明确提出建立根据地的两个根本问题:一是武装问题;二是政权问题,应该建立自己的抗日民主政权。中共长清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筹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张耀南早年在家乡抱教育救国和振兴实业之志,捐资兴学,造福桑梓,为家乡培育人才的义举使其在全县享有盛誉,继而领导农民反抗军阀政府反动统治。他在县立第一小学任校长,执教10年,对学生宣传民主思想,进行抗日救亡教育。
在党的影响号召下,他坚持创建大峰山根据地的斗争,运用其在教育及社会各界的地位影响,一方面号召其在小学和县中的学生到游击队来,到大峰山来;另一方面,他做上层士绅和地主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动员出钱出枪,较快地发展壮大了长清县的抗日武装,在创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等方面起到突出的团结表率作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建立人民政权的条件成熟了,但起初我们对建立人民抗日政权的认识不足。一九三八年八月,刘致远同志就曾建议张耀南筹建县政府并任县长。张耀南同志认为:抗战不是为了做官,不愿当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