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二十二)
□ 童 年(安徽)
一
在十八道河湾处,芦苇
把影子浸在水里
像一群沉默的人,守着
比记忆更久的秘密
水鸟掠过水面时
翅膀沾了些桐柏山的青苔——
那是淮河出发的圣地
带着山的体温
水的柔情
慢慢铺展开
像一匹没织完的布
被两岸的麦子、豆子
一针针缝进泥土里
风过时,河声碎了又圆
像谁在数着年份
去年的船,今年的桥
还有埋在沙里的旧陶罐
盛着半罐水
半罐星子
二
傍晚的河,把光泡软了
浮在水面,像刚剥的棉絮
两个洗衣的妇人,棒槌起落
敲打着石头,也敲打着
河底的月光——
那些光,昨天还在
上游的堰坝上碎裂
今天就顺着水流
漫过她们的裤脚
漫过堤岸的草
漫过远处炊烟的根
有人说河是往海里跑的
但此刻它明明停着
在妇人的笑语里
在棒槌的回声里
像一段没讲完的故事
把结尾藏进了波纹
三
结冰的日子,河把自己
铺成一块透明的玻璃
压着去年的落叶
压着几条没来得及
游走的鳜鱼
孩子们在冰上打滑
鞋跟敲出的脆响
惊飞了柳树上的麻雀——
它们以为河在咳嗽
其实是河在做梦——
梦见春天来的时候
冰化成第一滴泪
顺着堤岸的裂缝往下淌
又像谁在数着全部家当——
一棵草,两粒种子
三只燕子嘴里衔着河泥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