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南记事(二)
卫艾云
老三跳下水救人没有一丝犹豫。德银的妈命大,若不是彩芳来菜园摘瓜给瞧见了,德银的妈就没了。彩芳人麻溜,嫁到这个生产队也有不少年头了。本来和德银家隔了几户,后来老房子危房了,在老三家隔壁又盖了三间平方。德银的妈救上来了后,彩芳二话没说就赶紧给老太太换洗。老三裹着湿透的衣服给德银打电话,电话没通,老三又给德银的媳妇打,电话终于通了。德银的媳妇一听婆婆寻死,那是吓得发软,感忙收拾收拾就从学校回来了。
德银的妈自己也吓坏了,侧卧着,一句话也不说。德银的媳妇一到家就大喊一声,“妈啊,您这是……”媳妇当然明白婆婆的意思,婆婆担心儿子和媳妇们都不要她了。德银的媳妇边说边抹眼泪,德银的妈眼睛朝着窗户那里看着不动,德银的媳妇起身走到窗户。拉开抽屉,整整齐齐地一叠纸票子,旁边还有一个手帕。德银媳妇打开手帕,里面放的正是一个祖传的玉镯子和一面铜镜子。
德银的媳妇一看这些便明白了婆婆的良苦用心。想当年,婆婆从徽州过来,在堰南安家。日子过得虽苦了一点,但是比在徽州老家强。徽州,人少,山多。那里很多孩子长到十一二岁就要背着行囊出门谋生,运气好,回乡光宗耀祖,运气不好,就一直漂浮在外。德银的爸妈阴差阳错给下放到皖西了,从此就和这方水土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德银的爸走得突然,也没能回徽州。德银的妈始终有这个心结。德银的媳妇一看那面铜镜子就知道了。在徽州,很多人家都会有一面镜子摆放在案台上,寓意平静,要心如止水。德银的爸妈一辈子从不跟别人争红争绿的,他们始终记着家乡的这个根。
德银的媳妇也是老两口捡回来的,媳妇的爸妈重男轻女,媳妇已是他们家的第三个女娃了,眼瞅日子都揭不开锅了,怎么能再添一张赔钱货的嘴。一狠心就放到了路边,这女娃运气好遇到了德银的爸妈。等这女娃到了出嫁的年龄,老两口张罗着给女娃找婆家,女娃却说不愿意嫁,还想留在这家里。女娃说喜欢大哥,大哥人实在又细心。虽说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老两口还是担心女娃是为了报恩委屈自己,见女娃心意已决,一个家庭会议就把这件事定夺了。德银爸妈还上门去跟女娃的父母商议这件事,女娃父母当然是想认女娃,但是女娃不愿意。结婚那天,女娃父母还偷偷跑来了,但是女娃始终不认他们。
德银的饭店关门了,出门外出打工。干地还是老本行油漆工,挣钱是挣钱,但都是辛苦钱血汗钱。夫妻俩挤在不到十平米的出租房里,总想着攒够了钱就回去。但到底多少钱才够呢!孩子渐渐大了,成绩下滑得厉害,德银的妈一旁干着急也不起作用,德银媳妇就决定回堰南了。德银的妈心事重,担心这样媳妇累,儿子也累,害怕自己是家里多余的那个,所以就一门心思寻短见。
德银的妈要了一生的面子,这回真是豁了出去。
德银一看有好几个未接来电,心里也是咯噔了。他和老三他们经常通电话,但是基本上都是晚饭过后。德银立马就回了电话,老三跟他讲了这前因后果,德银说不知道要怎么感谢老三。老三说我救人又不是要别人谢我,应该做的事,不要放心上。老三平时吊儿郎当的,但人绝对热心肠。德银说要回来一趟。
德银大包小包地回堰南了。
卫艾云,群众文化工作者,作品发表于多家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