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义不应迟到,真相不容掩埋
作者 曹林洲
近日,武汉大学杨景媛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这起看似普通的校园纠纷,却因诸多令人费解的情节和各方反应,逐渐演变成一场对高校管理、司法公正以及社会道德的深度拷问。
事件的经过并不复杂:在图书馆这一本应充满学术氛围与宁静的场所,肖同学因身体不适挠痒,却被杨景媛花近两个小时从桌下偷拍,并指控为“性骚扰”。随后,杨景媛逼迫肖同学写下道歉信,还将此事及相关“证据”发布到网络上,使得肖同学瞬间陷入舆论的漩涡,遭受大规模网络暴力,生活和学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然而,7月25日法院判决结果却表明,肖同学的行为不构成性骚扰,这无疑给了这场闹剧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反转。
在这一事件中,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杨景媛的行为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她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偷拍,难道真的是误判吗?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仅仅因为对方挠痒就断定为性骚扰,还处心积虑地收集所谓“证据”,并在网络上曝光他人隐私,煽动舆论,这种行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动机?更令人气愤的是,在法院判决她败诉后,她依然毫无悔意,甚至还挑衅受害者和公正舆论,这种底气又来自何方?
而武汉大学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同样让人失望。在事件初期,仅仅依据杨景媛的单方面指控,在没有进行深入、全面调查的情况下,就匆忙对肖同学作出记过处分,剥夺其保研资格。这种做法不仅缺乏公正性和专业性,也严重损害了肖同学的权益。而在法院判决结果出来后,武汉大学的反应却慢慢腾腾,既没有及时撤销对肖同学的不当处分,也没有对杨景媛的行为作出明确的处理,这不禁让人质疑,学校的寓意何为?是想要息事宁人,还是有其他的难言之隐?
此次事件如若处理不当,武汉大学将付出高昂的成本。一方面,学校的声誉将受到严重损害。作为一所知名高校,武汉大学一直以来都承载着社会的期望和信任。然而,在这起事件中,学校的不作为和处理不当,让人们对其管理能力和公正性产生了质疑。这不仅会影响学校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形象,也会对学校的招生、科研合作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了社会成本的问题。网络暴力的肆虐,让肖同学及其家人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一个年轻学子的美好前程差点被彻底毁掉。而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一旦蔓延,将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冲击,让人们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失去信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冷静地看待各种事件。对于武汉大学杨景媛事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愤怒和谴责上,而应该深入思考背后的问题。高校应该反思如何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在处理学生纠纷时能够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切实维护每一位学生的合法权益;司法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在面对网络舆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风,不被不实信息误导,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希望武汉大学能够尽快给出一个公正、合理的处理结果,还肖同学一个清白,也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也希望这起事件能够成为一个警示,让我们更加重视校园安全、司法公正和社会道德建设,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曹林洲,医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宝鸡市评论家协会理事、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热爱国学,喜欢诗文,爱好书画、集邮、象棋和旅游。著有散文集《心鉴岁月》。
(审核:董惠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