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可怜
文/樊志刚(辽宁)
轮回路险
旷劫辗转出离难
随业飘零无际
苦不堪言
众生迷失颠倒
执着贪恋
追逐生灭幻影
终日难安
弥陀慈悲心切
苦苦呼唤
怎奈世人不觉
真真可怜
随缘演生灭
文/樊志刚(辽宁)
心佛众生一体
迷悟有别
迷者造业轮转
悟者成正觉
了知生死如幻
不再执着
能看破放下自在
随缘演生灭
一声佛号一声心
声声相契合
欲了脱生死
全仗弥陀
再无牵挂
文/樊志刚(辽宁)
人生无它
唯生死事大
又有几人真信
佛无虚话
欲海波涛浪险
苦苦挣扎
又有几人思出离
看破放下
人有多少无奈
亏负生涯
何不往生净土
再无牵挂
诗评
这三首诗均以佛教生死观与修行感悟为核心,语言质朴直白,却藏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切叩问与解脱之愿,风格统一而各有侧重。
《真真可怜》:直抒悲悯,点破迷局
- 开篇以“轮回路险”“旷劫辗转”勾勒出众生在生死中挣扎的困境,“随业飘零”“苦不堪言”八字道尽轮回之苦的本质。
- 中间两句直指迷执根源:众生“执着贪恋”于“生灭幻影”,在虚妄中“终日难安”,点出痛苦的内在成因。
- 结尾以“弥陀呼唤”与“世人不觉”的对比收束,“真真可怜”四字看似浅白,却饱含对众生沉迷不悟的悲悯,将佛的慈悲与众生的愚迷并置,张力十足。
《随缘演生灭》:辨明迷悟,直指修行
- 起笔“心佛众生一体,迷悟有别”直击核心,点出众生与佛本无差别,差别只在迷与悟,为全诗立骨。
- 继而分述“迷者造业轮转,悟者成正觉”,简明对比迷悟的不同结局;再以“了知生死如幻,不再执着”引出“看破放下自在”的修行境界,逻辑清晰。
- 结尾落到“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相契合”,将抽象的“悟”具象化为念佛的实践,最终归于“欲了脱生死,全仗弥陀”的净土信仰,从理到行,层层递进。
《再无牵挂》:直面生死,劝归净土
- 开篇“人生无它,唯生死事大”斩钉截铁,点出生命的核心议题,再以“又有几人真信,佛无虚话”反诘,直击世人对生死的轻忽。
- “欲海波涛浪险,苦苦挣扎”呼应前诗“执着贪恋”,描绘众生在欲望中沉沦的状态;“又有几人思出离,看破放下”再次以反问强化劝诫意味。
- 结尾“人有多少无奈,亏负生涯”道尽世俗的遗憾,转而以“何不往生净土,再无牵挂”给出解脱之途,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将对生死的焦虑转化为对净土的向往。
三首诗一脉相承,皆以“生死”“迷悟”“念佛往生”为关键词,语言如白话般易懂,却蕴含着深厚的信仰内核,既是个人修行的感悟,也带着普度众生的劝化意味,质朴中见真诚,浅白里藏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