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迷瘴
吉普车卷起的尘土尚未完全落定,村庄却已陷入一种比死寂更令人不安的凝滞。鸡不鸣,狗不吠,连平日里最早起来拾粪的老头都没见踪影。家家户户门窗紧闭,窗帘拉得严实,仿佛都在躲避一场无声的瘟疫。
素芬蜷在碾房腐臭的谷壳堆里,透过墙缝,死死盯着外面。村长陈大有还僵在大队部门口,像一截被雷劈焦的木桩,手里捏着那张纸条,低头看着,半晌没动。晨光惨白,照得他脸上一点人色都没有。
过了许久,他才像是被什么东西烫到一样,猛地把那张纸条揉成一团,死死攥在手心,惊慌地四下张望了一圈,然后佝偻着背,脚步踉跄地、几乎是小跑着朝自家方向去了,一次都没回头。
那纸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能让一村之长吓成这样?
素芬的心沉在冰窖里。她原本指望那通电话能搅浑水,或许能引来能制衡“陈干事”的人,但现在看来,她可能引来了更可怕的东西。那几辆吉普车带来的不是秩序,而是另一种更深沉的、穿着制服的恐怖。
不能再待在这里了。碾房虽然偏僻,但陈大有刚才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肯定被人看见了,很快就会有人找到这里来。
她必须离开村子,立刻,马上。
可是去哪儿?镇上是“陈干事”的地盘,县里刚来了吉普车,荒郊野岭又有另一批人在搜捕她。天下之大,竟无立锥之地。
怀里的铁盒硌得生疼。她把它掏出来,冰冷的铁皮沾着她的体温。打开,里面是那些泛黄的信纸、照片,还有……她之前慌乱中塞进去的、从樟木箱找到的婆婆的几件细小遗物——一枚磨得光滑的顶针,一小绺用红绳系着的干枯头发(不知是婆婆自己的还是秀英的),还有一张折叠的、印着“红星公社劳动模范”的奖状,日期是一九六一年,上面是婆婆年轻时的名字“秦玉兰”。
她的目光落在那些信上。赵青山。他工作的单位是……县文化馆。一九六五年。
文化馆……这是唯一的,或许能扯开迷雾一角的线头。尽管邮电所的人说查无此人,但万一呢?万一还有老人记得?万一留下了什么档案?
去县里?这个念头让她自己都打了个寒颤。那是吉普车来的方向,是龙潭虎穴。但也许,最危险的地方……她甩甩头,甩掉这丝侥幸。这不是戏文,去了大概率就是自投罗网。
可还有别的选择吗?像老鼠一样死在荒沟里,让婆婆的东西永不见天日?
她咬咬牙,把铁盒重新塞回怀里。就去县文化馆!偷偷摸过去,看一眼,能打听就打听到一个字,打听不到……也算尽了力。
她趁着清晨最后的薄雾尚未散尽,像一道灰色的影子溜出碾房,避开大路,沿着灌溉渠的陡岸,朝着远离村子的方向走。她记得顺着这条渠一直往东,走上大半天,就能到通往县城的土公路。
脚上的伤口结了痂又磨破,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饥饿和寒冷让她头晕眼花,只能掬起渠里的冷水喝两口,嚼几根苦涩的芦苇根。怀里的铁盒越来越沉,像揣着一块不断下坠的石头。
日头升高,雾气散尽,四野空旷,无处藏身。她只能尽量伏低身子,利用渠岸的阴影和偶尔出现的灌木丛躲避。每一次远处出现人影或车影,她都立刻扑进渠水里,屏息直到对方远去。
就这样走走停停,躲躲藏藏,直到日头偏西,她终于看到了那条坑洼不平、尘土飞扬的土公路。而沿着公路再往远处望,已经能看到县城镇子边缘那些低矮的房屋轮廓。
胜利在望,她却更加警惕。公路沿线反而更危险。
她不敢上路,依旧沿着与公路平行的渠岸移动,寻找着机会。前面有个岔路口,路边歪歪扭扭立着个站牌,那里通常会有等车去县里的人。
她伏在渠岸下的草丛里,仔细观察。站牌下果然有几个人影,提着包,挎着篮子,像是去走亲戚或赶集的。其中有一个身影有些眼熟——是卖豆腐的老杨头!他推着空了的独轮车,正蹲在路边歇脚,用草帽扇着风。
素芬的心猛地一跳。老杨头常去县里卖豆腐,或许……
一个冒险的念头冒出来。她看看四周,暂时无人。她快速从怀里掏出那个铁盒,犹豫了一下,最终只从那一沓信里,抽出了最上面的一封——赵青山的第一封信,落款地址最清晰。她把剩下的铁盒重新用布包好,四下看了看,最终飞快地扒开渠岸上一个水鼠洞,把铁盒塞了进去,又用泥巴和草堵好洞口,做了个极隐蔽的标记。
不能全带在身上。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她把那封信仔细叠好,塞进贴身的衣兜里,然后整理了一下破烂的衣衫,捋了捋头发,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像逃难的,这才从渠岸下爬出来,朝着站牌走去。
“杨叔。”她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正常些。
老杨头回过头,看到是她,明显愣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惊慌,下意识地左右看了看:“素…素芬?你咋在这儿?你这……”
“我去县里办点事。”素芬打断他,挤出一个疲惫的笑,“叔,你车空了,能捎我一段不?到县城边上就成。”
老杨头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眼神躲闪,手里的草帽扇得更快了:“哎哟,这…这不顺路啊素芬,我…我还得去前头村转一圈收豆子呢……”
“杨叔,”素芬往前走了一步,声音压低,带着哀求,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强硬,“我就到边上,不耽误你工夫。你看我这脚……走不动了。”
老杨头看着她破烂的衣衫、满身的伤痕和泥污,尤其是那双血肉模糊的赤脚,眼神复杂起来,犹豫、恐惧,还有一丝怜悯。他再次紧张地看了看公路两头,压低声:“素芬,不是叔不帮你…你…你惹大麻烦了!昨晚上…还有今早上那车…都是冲你来的吧?听叔一句劝,赶紧躲远点,别往县里凑!”
“我就去文化馆问个人,问完就走。”素芬坚持道,从怀里摸出最后一张皱巴巴的毛票,塞进老杨头手里,“叔,求你了。”
老杨头像被烫到一样想把钱推回来,但看着素芬那双近乎绝望的眼睛,最终叹了口气,把钱攥紧,飞快地塞进兜里,像是怕人看见:“……上来吧。快点儿!到地方你就赶紧下!”
素芬连忙爬上独轮车的空车板。老杨头拉起车把,闷头往前走,速度比平时快了不少,一路无话,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土路颠簸,独轮车吱呀作响。素芬蜷在车板上,低着头,能感觉到老杨头后背绷紧的肌肉和偶尔投来的、担忧又恐惧的一瞥。
眼看就要到县城边上的岔路了,老杨头突然猛地停住了车,声音发紧:“素芬,就这儿下吧!前面…前面好像有设卡的!”
素芬抬头望去,果然看到前方百米外的路口,晃动着几个蓝色制服的身影,旁边还停着一辆偏三轮摩托车。是在查路条?还是……在等她?
她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快!从那边野地绕过去!”老杨头急促地催促,脸色发白。
素芬慌忙跳下车。
就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从后面叮铃铃地驶来,车上坐着的是村里的小会计,他看到老杨头和素芬,明显愣了一下,车速慢了下来,眼神古怪地在两人身上转了一圈。
老杨头的脸唰一下全白了。
小会计没说话,只是又看了他们一眼,然后猛地蹬起自行车,飞快地朝前面设卡的路口冲去。
“坏了!”老杨头猛地一拍大腿,脸如死灰,“这兔崽子肯定去报信了!快跑!素芬!快往野地里跑!别管我!”
素芬脑子嗡的一声,来不及多想,转身就扑进路旁半人高的玉米地里,没命地向深处狂奔。
身后,立刻传来了尖锐的哨子声!还有摩托车的引擎轰鸣声!以及男人的怒吼:“站住!不然开枪了!”
砰砰!子弹打在玉米秆上,叶片纷飞。
素芬什么也顾不上了,只有一个念头:跑!她利用茂密的玉米棵左冲右突,身后的追赶声、哨声、引擎声越来越近,还夹杂着狼狗的吠叫声!
他们竟然带了狗!
玉米地快到尽头,外面是一片开阔的菜畦,无处可藏!眼看就要被追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菜畦对面的一排破旧平房里,一扇木门突然吱呀一声打开了一条缝,一只枯瘦的手伸出来,朝着她拼命地、急促地招了招!
素芬一愣,但那手势里的急切不容置疑。身后追兵已至,她别无选择,猛地冲过最后几步菜地,像颗子弹一样射向了那扇门!
那只手一把将她拽了进去!木门砰地一声在她身后关上,落栓!
外面,追赶声、狗吠声、咒骂声瞬间被隔断。只有她粗重惊恐的喘息,在昏暗、充斥着浓郁中药味的小屋里回荡。
她惊魂未定地抬头,看清了拉她进来的人。
是一个极其枯瘦的老太太,穿着洗得发白的黑衣裤,佝偻着背,脸上皱纹密布,一双眼睛却异常清亮,正定定地看着她,眼神复杂难辨。
“姑…姑婆?”素芬难以置信地喃喃出声。这是婆婆那边一个极远的亲戚,早年守寡,无儿无女,性格孤僻,很少与村里人来往,常年在这县城边上给人缝补衣服兼卖点草药糊口。婆婆生前偶尔会偷偷来看她,但从不允许素芬跟来。她怎么会在这里?又怎么会恰好开门救她?
老太太没回答,只是伸出枯柴般的手指,指了指里屋,声音嘶哑低沉:“进去。柜子后面,地窖。快!”
外面,砸门声已经雷霆般响起!“开门!检查!快开门!”
素芬不及细想,连滚带爬冲进里屋。屋里光线更暗,堆满布头和药草。她果然看到一个老旧的衣柜,用力推开,后面地上果然有一个不起眼的、带着拉环的木盖板!
她猛地拉开盖板,一股阴冷潮湿的土气扑面而来。下面黑黢黢的,深不见底。
“跳!”老太太在外屋厉声催促,伴随着粗暴的砸门声。
素芬一咬牙,闭眼跳了下去!
噗通!她落在松软的泥土上,摔得七荤八素。头顶上,盖板被迅速合上,紧接着是衣柜被推回原位的摩擦声。
地窖里瞬间一片漆黑,绝对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她自己狂乱的心跳和粗重的呼吸,以及……
以及头顶上方,传来的模糊不清的砸门声、呵斥声、翻找声……还有老太太嘶哑的、不紧不慢的应对声。
“就我一个老婆子……缝穷的……没见过啥人……”
素芬蜷缩在冰冷的地窖底,抖得像一片风中的叶子。她不明白,这个几乎从无来往的姑婆,为什么要冒死救她?
难道……她也和婆婆的往事有关?
地窖的黑暗浓稠如墨,藏着答案,也藏着更深的迷。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