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5年8月18日至19日,西安玉立教育集团举办为期两天的“从个体出发育人教育改革培训会”,聚焦教育本质重构与课堂形态革新。会上评选出三名学习标兵,今特选二等奖获得者王亚清的心得佳作,以飨读友。
今日,我有幸聆听孟国泰老师的课程,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思想的启迪。在这充实的一天里,我收获了诸多珍贵的感悟与思考,它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未来的教育之路,让我对教育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一、今天听到最重要的三句话是什么?
1. 角度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人生。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为我开启了全新的思考维度。它让我明白,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会塑造我们的态度,而态度又决定了我们能达到的高度。当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时,思路会变得更加开阔,从而找到更多的出路,而这些出路最终将塑造我们的人生轨迹。
2. 志要自己立,书要自己习,自己学习自己抓,自己就是好老师。这句话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志向,主动去学习知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时,他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不断成长与进步。
3. 从个体出发,成长每个娃;从个体出发,每个人都是天才;从个体出发,每个人都是奇迹。这句重复的“从个体出发”,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个性化至关重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天赋、兴趣和潜力。教育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茁壮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二、你看见的三件事情,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1. 第一节课孟老师的课,很有耐心地等待孩子们去发现,引导孩子们去自主发现拓展思维,把课堂完全交给孩子!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我深受触动。孟老师没有急于传授知识,而是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思考,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教育理念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相信他们有能力去发现知识的魅力。
2. 当孩子们分组讨论时,进度稍微慢点,我作为旁观者,我在旁边试图提醒孩子,结果被孟老师及时阻止,并和我交流两句,让我深刻意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把课堂完全交给孩子,“提醒”与“帮助”若沦为即时响应的拐杖,更是对他们成长的无形剥夺;从而让孩子失去了自我探索的空间!这让我明白,教师的引导应是适度的,过度的提醒可能会阻碍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让他们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点:本来就是按流程解决问题,是有规则限制,如若对其中一组做了提示,对于其他组来说,也是不公平,打破了本次教学的规则!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确保每个学生都在相同的规则下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的公正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成长。
第三点:真正的课堂自主,是让学生的心灵在教师的精神护佑下自由呼吸、勇敢试错、静默扎根。孟老师的讲台看似“退隐”,实则化为无形的穹顶,以更高的维度守护着每个灵魂的独立生长。这种教育境界让我心生敬意。孟老师虽然没有过多地干预学生的讨论,但他始终在背后默默关注着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这种教育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保障了他们的安全和成长。
3. 每个孩子既是学习者又是小老师,能力在“教别人”中深化,课堂真正实现 “以学定教”——教师的教由学生的学来决定!这一场景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当学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而教师的角色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三、你听了一天课你最想说的三句话,或者三个感悟是什么?
角度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人生。讲到这句话时孟老师举例一个看见和看到的区别 让我很有感悟:
“看见”是表面的视觉感受;而“看到”则是心灵之眼徐徐打开,是精神认知的深度转化!我们作为老师,我认为教育的精髓,正在于引导学生从“看见”走向“看到”。知识若只被“看见”,不过是印在纸上的冰冷符号;唯当被“看到”时,才能在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化作改变生命的力量。孟老师对课堂沉默的珍视,正是将教育的目光从“看见”行为表象,转向“看到”生命内在的生长律动。这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生命的引导和启迪。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打开心灵之眼,让他们在学习中真正“看到”知识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实现生命的成长与蜕变。
青力点评
王亚清的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录了作者聆听孟国泰老师课程后的深刻感悟,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作者通过三个维度展开,详细阐述了听课过程中的关键收获、感动瞬间以及最终的深度感悟,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语言表达流畅自然,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同时,作者在文中融入了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展现了对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启发。整体而言,这是一篇情感真挚、富有思考价值的教育心得佳作。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