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肃之难
(闪小说)
吴岳华
著名词作家阎肃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家乡兴化市的名誉市民,他为我市写了歌《梦水乡》,写得很好。
我们的大市泰州市曾请著名的词曲大家写了旅游歌曲,没有唱响,想约请阎肃作词,阎老应允。
我陪阎老坐游船,游览凤城河风景后,当离船上岸时,老人高兴地告诉我,歌词婴儿已孕育腹中。我满有把握地告诉领导,但胸有成竹的东西,落空了。我只好说,大家也有其难,可理解。
据我了解,阎肃在创作道路上,也遇到过拦路虎,也有为求一词安,捻断数根须的历练。
年轻的阎肃在休假期间,用18天时间写出了歌剧《江姐》的初稿。空军刘亚楼司令非常重视,指示达52次之多,中央领导也有好几人提出修改意见。把阎肃叫到家里,刘司令令他当场修改。刘司令提出,应有主题歌。对初稿,刘司令看了不满意,阎肃从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稿纸,说:“这是上海音乐学院有位同志请我写首歌词,原意是写梅花的,我取名《红梅赞》,你们看行吗?”于是《红梅赞》成了《江姐》主题歌。
毛主席接见了阎肃,送给他一套《毛泽东选集》。
1988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导演找到阎肃说要写主题歌,他说这有什么难的,我四岁就知道这只猴了,拿过来就写了:“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呀。”后来就写不动了,往下不知道怎么写了。哎呀,真是急啊,痛苦啊!在屋子来回走,走啊,走啊,来回走,他儿子在一旁复习功课,说:“哎呀,烦不烦啊,这地毯上都走出一条道来了。”就这句话,使他想起鲁迅先生写的小说《故乡》,其中最后一句话就是:“其实世上本无所谓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啊,他一想什么时候算是头啊,取经回来算完吗?封了斗战胜佛算完吗?都没有完啊!人生还得继续啊,走哪儿算一站,路在哪儿?路在你的脚下啊!于是想起了这一路上,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啊。这首歌写完了,找到它的诗眼了,写出来之后导演很满意,作曲许镜清也非常满意,最后蒋大为一唱,火了。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阎肃跟着空政歌舞团创作组一起到嘉峪关外走了一趟,那真是见识到了边关冷月、长河落日、大漠雄风;他真正感受到了从汉唐以来为我们戍关为国的将士们那种豪迈和豪壮,那种豪放、那种豪情,就是想写长城。但是他始终没有找到那个契机,一直到了1992年庆祝建军节65周年那台晚会,他参加策划的《长城颂》,这次找到了契机了。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写起,怎么写。后来他碰到作曲家孟庆云,他说不好写,他说怎么不好写啊,他说:“你看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已经有长城谣了。再怎么写呢?”他说:“那你就写长城有多长啊!”这一句话把他点醒了,于是他想起了过去整个长城走过一趟,那种豪气和豪情让他觉得长城确实一头连着大漠边关的冷月,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啊,长城在哪里?就看那一身身的绿军装;长城在哪里,就在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啊!于是就写了这首《长城长》。
《变脸》这是一场难产。阎肃就怕他们变脸,为什么呢?这歌的作曲,一个是孟庆云,再一个是陈小涛,也是这歌的演唱者,这人,他死乞白赖地缠着你不放,这首歌从2000年一直写到2001年,为什么写这么长呢?他老叫他改,改得实在是缺乏耐心了,当中有一句就是“我看来看去”,他说“不好”,就改成“前看后看上看下看”,他说还不好,又改成“左看右看远看近看”,他说还不行,他说:“您自己看吧,我不写了,没法完成,这太难了,哪有这样的,咱拜拜吧。”他就往外走,走到门口他一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于是又回来。他说咱们接着干吧,加了个“横看竖看”,这下他满意了,这歌后来得了“五个一工程奖”,青协的“金钟奖”创作大奖。
可爱的阎老领导早已离开我们,但他仍活着我心中,他儿子写的《阎肃一生》和阎老的歌词,我经常阅读,学他做人写歌词,儿女取笑我是“阎老二”“歌词小家”。
吴岳华简介 吴岳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出版过长篇小说和随笔 五本。
发表 微小说、闪小说、诗歌、歌词一千多篇(首)。
在微小说、闪小说和歌词征集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