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致卢化南:关于当下文化学习缺失与社会问题的呼吁!
卢化南老师好,
拜读您《重视文化刻不容缓》《没有文化很可怕》等建议时,我深感触动——这些文字精准戳中了当下社会的痛点,更让我看到您对文化根基与社会发展的深切忧虑。可如今,一些现象实在让人揪心:不少人沉湎于短视频的即时快感,被低俗信息、不良内容裹挟,把大把时间耗在无意义的闲聊里,却唯独挤不出片刻静心学习。
这种“轻学习、重娱乐”的风气,已渐渐衍生出连锁反应。街头的书店一家家关门,那些曾装满墨香的空间,如今要么空置,要么改作他用,仿佛文化的容身之处都在慢慢消失;更让人忧心的是,当人们不愿通过读书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社会风气也悄然下滑——办事时先想“找关系”而非“守规则”,管理中依赖“家族亲信”而非“专业能力”,有人愿为吃喝享乐一掷千金,却舍不得花几十块买本好书。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人心浮气躁:有的自视甚高、盲目吹嘘,听不进不同意见;有的眼界狭隘如“井底之蛙”,对新事物、新知识毫无兴趣,甚至出现“对牛弹琴”般的认知隔阂。可我们都清楚,国家的科技突破、经济发展,靠的是一代代人沉下心学习、钻研,靠的是理性思考与创新能力,这样的现状,无疑会拖慢发展的脚步。
您一直深耕文化研究,更善于用切实建议推动社会进步。所以今天想冒昧拜托您,能否结合这些现实问题,再向上层多呼吁几句?让更多人重视文化学习的价值,让政策能多些对实体书店、全民阅读的支持,也让更多人明白:少些浮躁娱乐,多些静心读书,不仅是为个人成长铺路,更是为国家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盼您的声音能被更多人听见,也盼我们能慢慢找回重视文化、热爱学习的社会氛围。
卢化南对青年独立思考的呼吁主要体现在其著作、教育实践和社会建议中,以下为综合梳理:
1. 倡导博学与跨学科思考
强调知识积累是独立思考的基础,提出“读十年书,行万里路”的治学理念,通过考古研究和跨领域学习(如历史、科技、社会)培养全面视角。
建议青年“泛览各类书籍”,即使与专业无关,也应拓展知识面以激发创新联系。
2. 实践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将历史研究与现实问题结合,例如通过《济源是89个姓氏发源地》等课题,引导青年从实证中辨析真相,避免盲从。
在著作中设计开放性议题(如《放开二胎刻不容缓》),鼓励读者通过分析提出个人见解。
3. 推动社会参与与责任意识
向国家提出2600余项建议(如《撤除干群之间的篱笆墙》),示范如何将独立思考转化为社会行动。
批评“官僚形式主义”,呼吁青年关注公共事务,通过实践检验理论。
4. 教育方法上的具体建议
提倡“提问友好”的课堂环境,鼓励质疑与辩论,例如通过角色扮演、逻辑谬误辨析等工具培养批判性思维。
推荐项目式学习(PBL),让学生主导课题并反思过程,而非追求标准答案。
5. 榜样作用与精神激励
以自身经历(38岁成人学习,11年后毕业)证明终身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价值。
通过通俗语言和案例(如“堵住人才流失的窟窿”)降低理解门槛,增强青年参与感。
卢化南的呼吁核心在于:独立思考需以知识为基石、实践为验证、社会责任为落脚点,同时需教育体系与社会环境的协同支持。
崔永元
2025.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