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队里的几间草房
文/李学蛟(山东临沂)
“生产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农村中的一级劳动组织。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老年朋友应该都有印象。记得当时还有一首歌:“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
每个生产队都有一处地盘:几间茅草房,简陋的院墙围成一个院落。草房即是“办公室”、“储藏室”和牛棚,院落则是晴天饲养牛驴等牲畜的场所。
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加之又多是孩童记忆,很难系统了,倒是有几件事情仍然记忆犹新!
一、记工分、派农活
万籁俱寂的夜晚,灯火初上的时候,劳作了一天的青壮劳动力自动的聚齐在记工分的两间草房里,由“会计员”记录一天的劳动果实——工分。工分可以用来分粮分钱的,那可马乎不得。尔后就由生产队长分配每个人第二天的劳动任务,按强度按能力尽量做到人尽其用(队长也够操心的)。
年复一年且几乎是日复一日我的父老乡亲就这样含辛茹苦的重复着自己的生活轨迹。倒也没觉得枯燥乏味和单调无聊,相反还时不时的笑声满堂。淳朴的父老乡亲呀!
二、院落里的苦楝树
记工分的房门一侧有一颗生长多年的楝树,隽秀的树形枝繁叶茂,发小们经常进行攀登比赛,攀上去以后还要逞强的单手抓住某一树枝,身体悬在空中借以显示自己的臂力。记得有一位本家弟弟在演示此技巧时不幸脱手,屁股重重的摔在了树干基部的树墩上,顿时皮破血流,疼的哇哇乱叫,围着苦楝树爬了好几圈。当时觉得好笑,事过之后毛骨悚然,假如摔死了呢!正因为此,苦楝树得到了被连根拔起的惩罚。唉!这事怨不得树呀!
三、伯母喂的肥猪
肯定是生产队长的主意,发现了我的伯母体格强壮、勤快肯干、为人诚实,又有一定的算计,竟然买了两头猪崽,让伯母饲养。伯母也是真当回事了,尽心伺候,讲究配料,适时适量的科学喂养。精心的不遗余力,就像善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猪娃也给伯母争光争脸,用伯母的话说就是眼瞅着长。结果是年关到了,每家每户都分到了分文不取的新鲜猪肉。父老乡亲们可以过个肥年了!
几间草房,蕴藏着好多好多的故事,好多好多的苦辣酸甜,好多好多的喜怒哀乐。我的三言两语怎能说完呢!?
20250821随笔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