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游记之尘世明镜·题记》
破钵不盛香火, 只装人间荒唐。 芒鞋踏碎虚妄, 步步莲花自生。
莫问真佛何处, 且看: 朱门雕梁栖饿殍, 寒窑破碗映月明。 痴人求签问吉凶, 不知签筒藏祸心。
若道因果无凭—— 为何血粥凝作舍利? 为何铜钱长出獠牙? 为何画皮褪尽, 露出的还是画皮?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休将明镜委尘土, 且随疯僧拄杖游。) ——癫僧醉笔于雷峰塔顶
——
【第一章 瓦罐寺血粥】
绍兴七年的春汛是咬着立夏的尾巴来的。连月淫雨将钱塘江堤泡得如发糕般酥软,终于在谷雨前三日溃开十七丈的口子。黄浊江水裹着死猪、房梁和泡胀的麦垛,呜咽着吞没低洼处的村落。
逃荒人的队伍从官道一直排到凤凰山脚,像条被剁了头的蜈蚣,时不时抽搐着散开——总有饿极的栽倒在泥浆里,便再爬不起来了。
济公的破蒲扇插在后颈衣领里,扇骨早被汗渍腌出酱色。他蹲在歪脖柳树下,看几个眼窝深陷的汉子用石片刮树皮。"刮深些,"他忽然开口,"白浆子底下藏着甜芯儿,观音土吃多了胀肚,这个能通肠。"
众人吓得踉跄后退——这癫僧不知何时出现的,腐僧袍下摆滴着泥浆,脚趾从草鞋洞里钻出来,黑得像老酱瓜。
书生陈振攥紧泛黄的《论语》,喉结上下滚动。他已有两日未进水米,却仍挺着读书人的脊梁:"大师若有慈悲,何不施粥..."
话未说完,东面忽然烟尘大作。八名精壮僧人抬着鎏金辇轿踏来,轿顶垂落的经幡用金线绣着《金刚经》。开路的武僧挥动白蜡杆抽打灾民:"滚开!莫冲撞慧明法师功德驾!"
辇轿纱帘掀起,露出张富态圆脸。慧明法师的袈裟用苏绣勾着如意云纹,蜜蜡佛珠在他指间轻转:"阿弥陀佛。寺里正熬福寿粥供奉韦陀菩萨,莫要耽搁。"
轿尾小沙弥抬着的朱漆食盒突然晃荡,缝隙间漏出火腿咸香。有个干瘦孩童忍不住伸手去接滴落的油汁,当即被武僧踹中心窝。
"好一锅悲智双运的般若粥!"济公突然哈哈大笑,腐鞋踢起石子。"啪"地击中食盒搭扣!热粥泼在黄土里,瑶柱、火腿、笋尖混着糯米摊成金灿灿一片。
饥民愣了片刻,突然发疯般扑上去抢夺。有人直接把脸埋进滚烫的粥泥,烫出水泡也舍不得抬头。
慧明额间朱砂痣涨得血红:"哪来的妖僧!"
济公却掬起沾了鼠粪的粥往嘴里送,含糊道:"方丈喂土,土喂众生,轮回圆满哩!"忽然揪住想要退后的书生,"小相公也尝尝?"竟将半把馊粥塞进他嘴里。
陈振呕得涕泪横流,却尝出粥里藏着罂粟壳的酸苦——顿时明白这粥为何让人癫狂。
当夜瓦罐寺走水。有人看见济公醉卧后山,酒葫芦倒出的瀑布精准浇灭藏经阁,偏由着慧明的禅院烧成白地。焦梁砸垮密室时,三十具女童骸骨哗啦啦滚出来,腕上都系着"祈福红绳"。
晨熹微露时,济公用烧焦的椽木在残垣题字。血泪斑斑的百姓围上来,见那字迹如游蛇走虺:
佛不饮血粥,魔偏披袈裟。
若问西天路,且看东窗疤。
忽有个老妪尖叫——她认出某具骸骨齿间咬着片金箔,正是女儿被掳前藏的嫁妆银!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