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依托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并高效解决物业电表错接线问题,这一案例不仅是科技赋能电力服务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供电部门守护供电公平、维护电力市场秩序的责任担当。
在电力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用电数据已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抓手。安徽省电力公司搭建的用电数据动态监测系统,如同为电力网络装上“智慧眼睛”——此次蒙城县某1期物业的用电异常,正是系统通过精准捕捉关键数据发现的。作为高供高计三相三线用户,该物业电表综合倍率达3000、运行容量1600KVA,本应有着与负荷匹配的用电量,却出现C相反向电流、近月日均用电量仅38.57千瓦时的异常情况,与同类物业正常用电负荷差距显著。这些数据差异,让潜在的计量偏差隐患无所遁形,也为后续核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高效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接到异常线索后,安徽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与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迅速组建联合核查小组,省营服中心主任、蒙城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分别带队,11名工作人员协同行动,第一时间深入物业配电室开展专项检查。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检测、线路溯源,精准定位问题根源——三相三线电表C相电流互感器S1、S2接线端子接反,导致电表少计量,同时明确排除用户主观窃电行为。这种“数据指路、现场核实、精准溯源”的模式,既避免了盲目排查造成的效率浪费,也确保了问题诊断的准确性,更以公开透明的核查过程,保障了用户的知情权与信任度。
此次事件的妥善处理,不仅及时消除了用电计量偏差隐患,更传递出供电部门以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效的明确方向。后续,蒙城供电公司将协助物业完成接线整改,并跟踪监测整改后用电情况,切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而从更长远来看,这一案例也为电力服务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通过持续强化大数据监测能力,提升异常线索识别的精准度;通过完善跨层级、跨部门协同核查机制,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通过加强对用户的技术指导,从源头减少用电隐患。
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供电公平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用户权益的基石。未来,期待供电部门继续以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织密用电监管网络,既及时化解计量偏差、窃电等问题,也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供电服务,让每一度电都用得公平、用得放心,为电力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
文字提供(过传武)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