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洪象,筆名:雲仙子,男,1966年2月出生,浙江龍港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师从于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华夏邦交国礼书画院院长梅楚安先生。现为北京华夏邦交国礼书画院副院长(中华国礼书画家)、一级书法家,北京华夏兰亭书画院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院学士,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爱国拥军爱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普网拥军频道书画艺术部副部长,香港文联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龍港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龍港市诗词楹联协会理事,浙江龍港市林泉书画院副院长,浙江平阳县魁峰书画院副院长,浙江温州市龍湾区一腾书画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江西省人文书画院理事,国际名人百科文艺组委员终身会员,文化传承艺术网艺术顾问,中国国家培训网艺术品鉴定高级评估师,高级文物艺术品鉴定师。
2014年5月书画中国梦·全国第二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中荣获铜奖。
2014年5月《辉煌六十五载》庆祝新中国诞生六十五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
2014年6月王者之香·全国兰花诗书画专题大赛中荣获银奖。作品入编《中国兰花诗书画大典》。马洪象
2014年6月“滕王阁杯”全国第十届文学艺术大赛中荣获诗书双佳一等奖。作品入编《滕王阁杯作品集》。
2014 年 10 月第三届“时代颂歌”全国诗书画影作品大赛中荣获书法一等奖。
2014年 11月第二届吴道子故里“画圣奖”全国中老年书画家大展赛中荣获金奖。
2015年5月,全国第三届“中国梦想杯“荣获铜奖,
2015年11月,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荣获书法一等奖。
2015 年 11月第四届“时代颂歌”全国诗书影作品大赛中荣获书法一等奖。
2016 年 11月第二届“和平颂·中华情”全国美术书法名家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
2016年 11月革命先行者活动中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
2016年 12月在首届“伟人颂·永远的怀念”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并授予中国红色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7年5月,作品在全国第五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中获得银奖,并授予“书画中国梦·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7年 10月作品荣获全国第十七届“庐山杯”书画大赛金奖。
2018年6月作品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金奖。
2018年9月其书法作品荣获全国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华国礼杯”书画大赛金奖。
2018年 10月作品在全国第十八届“庐山杯”诗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
2018年 12月被北京华夏邦交国礼书画院聘为该院副院长。
2018年12月被华夏国礼书画职称润格评估中心评定艺术职称资格为中华国礼书画家。
2018年12月被华夏国礼书画职称润格评估中心评估其书画作品:国内市场每平方尺为10000--15000(人民币)、国际市场每平方尺为 1500--2300(美元)。
2019年2月在参加网络投票迎新年兰亭书画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2019年3月在参加网络“人民的名义”全球华人书画艺木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19年5月作品在全国第七届“中国梦想杯”诗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
2019年7月作品在全国第三届“一带一路·中华国礼杯”书画大赛荣获特别金奖。
2020年9月作品参加全国第八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荣获特别金奖。
2021年3月作品编入建党百年大型艺木文献《百年百家》,并授予“德艺双馨书画百家”荣誉称号。
2021年6月作品在新加坡亚轩 2021春季近现书画拍卖会以13800新币竞卖成交。
2021年9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培训中心选定,荣获文物艺术品鉴定师,优秀学员入选优秀技能型人才库。
2021年10月其书法作品荣获全国第五届“一带一路 中华国礼杯”书画大展赛最高荣誉奖,并被授予“一带一路”红色文化使者荣誉称号。
2022年3月由中国艺术品鉴定和收藏协会,作品被特授予“【大国艺术 中外文流】国际艺术名家”荣誉称号。
2022年10月作品被特授予【中国艺术大家】荣誉称号。
2022年 10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艺术促进会,国际孔子文化研究院,官方推荐特授予“人民书画家”荣誉称号。
2022年11月作品获得国际润格官方认证资质证书。
2024年9月作品编入《百年巨匠》中国近现代艺坛传奇人物,联合文化出版社。
2024年12月作品编入《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中国文化出版社。
2025年2月参加中国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全国统一职业资格考试荣获高级文物艺术品拍卖师。















笔墨春秋:马洪象书法艺术的文化解码与时代书写
在中国当代书法的星空中,马洪象(笔名云仙子)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构筑了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这位1966年出生于浙江龙港的艺术家,以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在宣纸与墨色间书写了一部关于文化坚守与艺术创新的传奇。从瓯越水乡到国际舞台,从传统临摹到风格独创,马洪象的艺术人生恰如一部浓缩的中国书法当代发展史,既承载着文人书画的千年文脉,又跳动着时代精神的强劲脉搏。通过对这位"人民书画家"艺术历程的深度解码,我们得以窥见一个艺术家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以笔墨为媒,完成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当代诠释与创造性转化。
一、水乡墨韵:艺术启蒙的文化基因
马洪象的艺术根系深植于浙南这片文化沃土。龙港——这个位于瓯江入海口的滨海水乡,自古便是"东南邹鲁"的重要文化节点。南宋永嘉学派的事功哲学、明代浙派绘画的写意精神、晚清碑学运动的革新意识,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复合体。马洪象的童年便浸润在这种既重视传统又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中。据其自述,幼时见乡贤挥毫,那笔墨在宣纸上舒展的韵律,犹如瓯江潮水般在他心中激起无限向往。这种朴素的审美体验,成为他日后艺术追求的原始动力。
真正将兴趣转化为专业追求的转折点,是他师从梅楚安先生的经历。作为二王书法的深入研究者和实践者,梅楚安不仅传授给马洪象"笔势连贯""气韵生动"等技法精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对书法文化属性的深刻认知。在师徒授受的过程中,马洪象逐渐领悟到:真正的书法艺术绝非简单的笔墨游戏,而是中国文化"道器合一"理念的集中体现。这种启蒙教育具有双重意义——技法上,他系统掌握了二王书法"清雅俊逸、风神潇洒"的笔墨语言;文化上,他建立了"以书载道"的艺术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马洪象对传统的学习从未止步于表面模仿,而是深入探究不同书体背后的美学原理。他常言:"临帖贵在得神,而非仅得其形。"这种对艺术本质的追问精神,为他后来的创新突破埋下了伏笔。
二、破茧成蝶:艺术突破的创造性转化
马洪象的艺术突破期呈现出鲜明的"双重超越"特征:既超越师门局限,又超越地域束缚。在深入掌握二王书法精髓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将北派书法的雄强骨力与南派书法的温润韵致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刚柔并济的新颖风格。这种融合绝非简单嫁接,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解不同流派美学特质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从技法层面看,他大胆尝试将碑学的方峻雄强与帖学的圆润流畅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方中寓圆"笔法;从章法角度看,他巧妙运用疏密对比、虚实相生的构图原理,使作品在保持清雅俊逸的同时,又不失雄浑气度。
2014年至2016年是马洪象艺术语言成熟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他连续在"中国梦想杯""滕王阁杯""画圣奖"等全国性大赛中斩获殊荣,标志着其艺术风格获得专业认可。细读这些获奖作品,可以清晰发现一条创新轨迹:从早期对二王书风的潜心研习,到中期融入个人理解的创造性转化,再到后期形成独具特色的"马氏风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201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书画大赛中的金奖作品——以碑帖融合的笔法书写孙中山语录,既保持了历史文献的庄重感,又通过笔墨的韵律变化传递出深厚的人文情怀。这种将历史主题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展现了他对书法文化传承功能的独到理解。
三、自成一家:风格确立的美学建构
马洪象艺术成熟期最显著的特征是形成了"三重融合"的审美体系:书法的气势、帖学的韵味与碑学的骨力有机统一。这种融合不是机械叠加,而是经过长期实践后自然形成的艺术语言。从笔法上看,他创造性地发展了"颤笔"技法——在行笔过程中通过有节奏的提按颤动,使线条产生类似金石锈蚀的沧桑质感;从墨法上看,他擅长运用"涨墨"与"飞白"的对比,营造出虚实相生的空间层次;从章法上看,他突破传统行列限制,大胆采用"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构成原理,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张力。
2021年在新加坡拍卖会上以13800新币成交的代表作《积善成德》,集中体现了马洪象成熟期的艺术成就。这幅作品以二王书风为根基,融入个人创新理解,通过线条的韵律变化、墨色的层次过渡,传递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传统文化内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积善"二字的处理——"积"字结构严谨中见灵动,"善"字笔势舒展中含内敛,通过单字造型的意象化处理,实现了书法与文意的深度契合。这种"以形达意"的表现手法,既保持了传统书法的法度严谨,又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彰显了他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深刻把握。
四、以书弘道:文化内涵的价值重构
在马洪象的艺术观念中,书法始终承载着"成教化,助人伦"的文化使命。这种认识促使他在创作中特别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从题材选择看,他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革命诗词、古典诗文和自作联句。不同题材采用差异化的艺术处理——书写诗词时强调气势恢宏,抄录唐宋诗文时追求意境深远,创作自撰内容时则注重性情流露。这种"因文制宜"的创作态度,体现了他对书法文化功能的多元理解。
作为"一带一路红色文化使者",马洪象在推动书法国际传播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他敏锐地意识到:在跨文化传播中,书法既要保持中国美学特质,又要寻找与世界对话的共同语言。在2021年"中华国礼杯"获奖作品中,他尝试将中国书法的线条艺术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构成原理相结合,创造出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样式。这种文化翻译的尝试,为书法艺术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益启示。
五、守正创新:当代书法的马氏启示
马洪象的艺术实践对当代书法发展具有多重启示意义。在技术层面,他证明了传统的当代价值——那些看似古老的笔墨法则,在创造性转化后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在文化层面,他示范了如何用书法讲好中国故事,使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的重要载体;在教育层面,他通过担任书画院副院长等职务,培养了大批青年书法人才,实现了艺术经验的代际传承。
2024年作品入选《百年巨匠》和《大红袍》两部权威出版物,标志着马洪象的艺术成就获得学术界的正式认可。这些作品集中呈现了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艺术追求——在保持书法传统基因的同时,赋予其符合当代审美的表现形式。正如他在一次访谈中所言:"真正的创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深刻理解传统基础上的自然生长。"
纵观马洪象的艺术人生,我们看到了一位书法家如何在时代变革中坚守文化根脉,又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确立文化自信。他的笔墨既延续着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师开创的艺术传统,又饱含着对当代生活的深刻思考。这种"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创作态度,或许正是中国书法在数字时代得以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当我们在美术馆欣赏他那气势磅礴又意蕴深远的作品时,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个人才情,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当代延续——那横竖撇捺间流淌的,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不绝如缕的生命力。
当代著名书画评论家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