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归
槐树林长到齐腰高时,赵家闺女回来了。
那天爱国正教小槐认树苗:"这是刺槐,这是国槐..."孩子突然指着路口:"姨!"
女人站在公路牌下,烫了卷发,穿西装裤,手里拎着时髦皮箱。可眉眼还是旧模样,只是眼角添了细纹。
"爱国哥。"她先开口,声音比从前沉,"回来给爹娘修坟。"
秀芬闻声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两人对望一眼,秀芬先笑:"进屋喝口水吧。"
茶是槐花茶,新晒的。赵家闺女——现在该叫赵梅,捧着杯子暖手:"听说你们过得挺好。"
小槐躲在爱国腿后偷看。赵梅放下杯子,从皮箱拿出套小西装:"广州买的,试试?"
孩子看秀芬点头才接过去,小声说:"谢谢姨。"
王三叔溜达过来,看见赵梅愣在门口:"梅子?真是梅子!"拐杖跺得咚咚响,"你爹临死还念叨..."
"知道。"赵梅截住话头,"所以回来修水泥坟,立大理石碑。"
爱国默默添茶。茶叶在杯里打转,像那些理不清的旧事。
第二天赵梅去上坟,爱国陪着。坟场在老槐树林原址,现在只剩几个树桩。她烧纸时突然说:"当年要是嫁了你,现在埋这儿的可能是我。"
爱国被纸烟呛得咳嗽。
"说笑呢。"赵梅添一刀纸钱,"广州离了婚,孩子归他。现在跑销售,挺好。"
风把纸灰卷上天,像黑蝴蝶。爱国看见她烧了本旧日记,火苗舔过泛黄纸页,有一页写着"牛爱国"三个字,一闪即逝。
回去时经过砖厂,赵梅停步看荣誉墙——爱国戴红花的照片下写着"技术革新能手"。
"其实那话我没怪你。"她突然说,"那年是我爹逼要三转一响,我故意传歪话想黄亲事。"
爱国怔在夕阳里,影子拖得老长。
"后来跳河是吓唬我爹。"她笑笑,"没想到把你坑了。"
晚风送来槐苗清香,爱国最终只说:"都过去了。"
赵梅走那天,留了个信封:"修坟剩下的,给小槐读书。"秀芬推辞不过,抽出一半塞回她皮箱:"在外不易。"
班车开动时,小槐突然追着车喊:"姨再来!"
赵梅探出车窗挥手,泪光一闪。爱国看见她腕上有道疤,像槐树痕。
日子照旧过。砖厂新窑出了青砖,泛着金属光泽。爱国带着徒弟试验新配方,小杨学得最快:"师傅,这砖能管百年吧?"
"千年。"爱国抹汗,"像槐木井圈。"
小槐上学了,书包里总装着槐树种。老师让写《我的父亲》,他写:"爸像槐树,话少根深。"
秋深时王三叔走了。临终拉着爱国手:"那话...其实是我添油加醋...想逼你娶侄女..."
爱国握紧老人的手:"知道。"
"你不怨?"
"怨过。"爱国指窗外槐林,"现在看,挺好。"
老人闭眼时,窗外正落槐叶,沙沙如雨。
丧事办完,爱国在井边立了块槐木碑,刻上"牛家庄槐树林守护人"。小槐用红漆描字,一笔一画。
雪来时,新槐林裹了银装。爱国教孩子辨认枝条:"直的是栋梁材,弯的做犁辕。"
秀芬抱着热水袋笑:"你倒成专家了。"
夜里爱国翻出当年那块树皮"嘴",已经干裂发脆。他添进炕洞,火苗蹿起时,像许多话语最终化作暖意。
晨起雪晴,槐枝托着雪,如白花盛开。小槐蹦跳着喊:"树又开花啦!"
爱国望向远方公路,班车正缓缓驶过。那些离开的、归来的、误解的、释怀的,都如槐籽落进土里,静待新生。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