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血泪证词》《血泪证词》是一部声讨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滔天罪行,毋庸质疑的证词证言。--作者题记
引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年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让我们将崇高的敬意献给英烈,至深的怀念长留心中。8月17日世界汉语作协会员一行四人瞻仰参观唐山市潘家峪惨案纪念馆,聆听馆长周学军介绍自己扎根纪念馆人生经历轨迹、畅谈交流撰写《血泪证词》专著的感悟。两年前我拜读过周学军这部力作,钦佩他在工作之余,深度调研潘家峪惨案发生的背景、过程,讴歌追忆英雄的潘家峪人民抗战史诗、声讨日本侵略者在潘家峪制造惨绝人寰大惨案的滔天罪行。周学军怀着对潘家峪人民深情厚谊、历史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救性对潘家峪惨案的82位亲历幸存者进行专访、采集、整理证词证言。历时十多年,文稿几经认真审核到出版,给世人留下一个完美的诠释。这部《血泪证词》的价值是鉴往知来,是血泪和仇恨凝成的精神遗产,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血泪证词》具有史料性、真实性、可读性、警世性、珍藏性的特点。笔墨飞舞映日月,丹青绚丽谱华章。两年后周学军新作“我和《血泪证词》”一文,弘扬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祝贺入编《赓续精神血脉记忆》一书。
(谢吉恒)2025.8.17.
抢救采集红色印记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2000年我于天津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刚一走出校园的我也是心比天高,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工作不免情绪有些低落、消沉。但是这里群山环抱,松青柏翠,梯田层层,果木成林,盛产葡萄,村内条条街道上的葡萄长廊,让人感受着甜美幽静的田园风光,从春到秋,整个村庄都融入绿色的海洋之中,有着诗情画意般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使我很快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静美、淌翠的山庄。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工作期间,年轻人想干事和想干成事的热情油然而生。工作中我发现潘家峪惨案的亲历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他们是惨案的亲历者,是抗日战争的参与者,他们对抗战的回忆和对惨案经过的阐述是宝贵的历史资料。于是,我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深入各家各户、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请当年老人们回忆战争年代的历史和在惨案过程中自己幸存的悲苦经历,先后采访本村、外村、外县区健在的全部惨案幸存者80多人。为了使采访的幸存者全面,不落下一个人,我了解到一个叫潘贺起老人,家在丰润的华泰小区住,我第一次到他家敲门,只能听见老人在屋里说话,但他不能自理,无法开门。第二次去,敲门,只能听见屋里与微弱的声音,还是没人给开门。第三次,我是晚上去的,估计家里会有人,但是敲门家里还是没有其他人,老人还是不能开门。我在门口等了两个小时,他儿子、儿媳才下班回来。老人年龄大了,但是对潘家峪抗日和惨案的记忆还历历在目。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又过了几个月,老人就去世了。就连远在上海、安徽、广西等地生活的,我都千方百计地取得联系,进行取证,经过百般努力,在世的幸存者他全部走遍,并记述在册,完善了日军在潘家峪大屠杀中最基础、最关键、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内容。我采访了解到了很多在惨案过程中日本侵略者屠杀潘家峪人、潘家峪人顽强抗争的生动镜头,每一个人讲述的都是他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只有把这些人的真情实感搜集、整理出来,才能还原整个惨案的过程,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以他们“亲历、亲见、亲闻”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编撰了《血泪证词》一书。全书共25万字、12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丑恶嘴脸和犯下的滔天罪行,弘扬了潘家峪人民不怕流血牺牲、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家国情怀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现在村里边的幸存者只有两人了。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吾辈定当铭记历史,不负初心,砥砺前行。潘家峪惨案幸存者潘瑞燊对《血泪证词》给予很高的评价:《血泪证词》这部书是一面照妖镜。把侵华日军颠倒黑白、编造谎言、滥杀无辜、禽兽不如的嘴脸照的一清二楚、淋漓尽致。《血泪证词》这部书是一尊千古碑。碑上铭刻下侵华日军虐杀我骨肉同胞、奸淫妇女,特别是残杀手无寸铁的老人、儿童、妇女和病残患者,烧毁房产财物、抢走牲畜粮食等强盗行为。《血泪证词》这部书是一则动员令。它将进一步动员起广大中华儿女给丧尽天良的侵略者以有力的回击,英勇奋斗、百折不挠,誓死捍卫我们神圣的江土和权益。《血泪证词》这部书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科书。它昭示着中华儿女必须爱国敬业、团结拼搏、不畏强暴、勇往直前建设好我们可爱祖国的坚定决心。《血泪证词》中这些带血的控诉,绝非单纯地让人们记住对侵华日军的仇恨,而是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灭顶之灾,鞭策人们加倍地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发展经济、自强不息。
仇恨可以被淡忘,但历史不该被遗忘,为了铭记那段历史,让更多人了解潘家峪大惨案的真相,激发我们的后人永远铭记历史、热爱和平,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为建设和谐、幸福、美好的家园而迸发激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繁荣、更昌盛、更富强,使潘家峪惨案这样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弘扬传承 抗战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站得住、
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他强调: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把红色文化宣传和皮影艺术结合起来,创作了潘家峪红色历史题材皮影戏《浴火重生》,该剧以潘家峪抗日、惨案、复仇为主线,用皮影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红色主题皮影戏创作征集及云展演”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
由于我在本职工作上的突出表现,被评为全国第七届文化遗产守护者年度杰出人物、河北省先进工作者、河北省革命文物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河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河北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唐山市凤凰英才、唐山市十佳导游、唐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唐山市优秀志愿者、丰润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丰润区道德模范。被选举为中共河北省第十届代表大会代表、唐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唐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
“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争取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出自己心中满意的样子,绽放出人生的光彩,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文/周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