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涌石鸣 异彩万千
雪歌彩拓画非遗展亮相农博会
許志洲/文
色彩与肌理的千年对话,吸引衆目,追憶无窮,千年人文,一展風華!
当流动的色彩遇上沉淀的肌理,当随性的泼洒碰撞严谨的拓印,便诞生了泼彩拓印这门独特的非遗技艺。它既有水墨的灵动气韵,又有金石的质朴厚重,是先民在自然中汲取灵感、在实践中凝练智慧的结晶。本次展览带你走进流金溢彩拓印的世界,从斑驳的拓痕里读懂时光的印记,从绚烂的色彩中感受传承的温度。
源流——技艺的基因密码
松花石彩拓画的诞生,源于先民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其脉络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
拓印之基: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便用矿物颜料在陶器上按压、拓印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秦汉的瓦当拓片,更是将拓印技艺推向成熟。拓印以“摹形传意”为核心,通过工具将器物表面的纹理精准转移,让无形的痕迹成为可留存的艺术。
泼彩之韵:泼彩的雏形可见于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泼墨技法,宋代米芾的“米点山水”进一步探索了色彩的自然晕染。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工整束缚,让色彩随水流动、自然交融,形成变幻无穷的意境。
合璧之妙:随着时代发展,泼彩的灵动与拓印的厚重逐渐结合。匠人们先以颜料泼洒出自然肌理,再通过拓印工具固定形态,既保留了色彩的随性之美,又赋予作品稳定的肌理骨架,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
匠艺——指尖上的乾坤
泼彩拓印的魅力,藏在每一道工序的严谨与巧思里,是“技”与“艺”的完美融合。
材料的选择:从颜料的调配到拓印工具的制作,皆有讲究。颜料多取自然矿物(如朱砂、石绿)或植物汁液,经研磨、沉淀后呈现温润质感;拓印用纸需柔韧吸墨,工具则分“扑子”“刮板”等,依不同器物纹理选择,确保拓痕清晰。
泼彩的诀窍:匠人需根据环境湿度、颜料浓度控制泼洒力度,让色彩在纸(或载体)上自然晕开,形成云气、山石、水波等意象。看似随性的泼洒,实则暗藏对色彩层次、留白节奏的精准把控。
‘拓印的精度:从“上纸”的平整贴合,到“捶拓”的力度均匀,每一步都考验手感。力道过轻则拓痕模糊,过重则损伤载体,唯有经过千次练习,才能让肌理与色彩完美融合,呈现“既像自然又超自然”的效果。
新生——传统技艺的当代表达
在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中,泼彩拓印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当下生活。
.传承人的坚守:许多非遗传承人自幼跟随父辈学艺,掌握着“一拓见风骨,一泼显精神”的独门技艺。他们不仅守护着传统工序,更收集整理濒临失传的老器物、老技法,让技艺的根脉得以延续。
创新的探索:当代匠人在传统基础上融入新元素:有的将拓印载体从金石、瓦当拓展到现代雕塑,让工业肌理与传统色彩碰撞;有的在泼彩中加入环保材料,让作品更贴合现代审美;还有的将技艺与文创结合,制成装饰画、茶具等,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
让肌理留住时光,让色彩点亮未来
泼彩拓印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自然与匠心的对话,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它告诉我们: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生活智慧。愿本次展览能让你读懂这门技艺里的东方美学,更愿我们都能成为传承的一份子,让色彩与肌理的故事,继续在时光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