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暖无声
作者:孙培棠
深秋的梧桐叶落满青石板路时,“听云”茶馆的灯便亮得格外早。陈默喜欢在这个时节煮茶,白瓷壶里漾开的水汽,能模糊了窗外所有的匆忙与焦灼。
他的茶馆没有菜单,来的多是旧识。人们在这里卸下疲惫,不是为了那盏茶,而是贪恋那一方不被评判的天地。
“心无遮拦是坦荡,口无遮拦是祸端。”泛黄的诗集扉页上,这句话被摩挲得微微起毛。那是他离开出版社时,老主编最后的赠言。
穿灰色夹克的老周推门时,带进一阵凉风。三巡茶过,他终于开口:儿子要放弃审计局的工作去搞摇滚。 “陈老板,你说我该不该去找他们领导?” 紫砂壶悬在杯口,茶汤划出一道温润的弧线。“雨前龙井,第三泡最是回甘。”陈默将茶推过去,蒸汽模糊了两人之间的视线。 沉默在茶香里发酵。老周忽然说起二十八年前的夏天,他背着家里报考文工团,录取通知书被父亲撕碎在院子里。 “那日也是这样的雨天。”他摩挲着杯沿,笑了。临走时他说:“让孩子去吧,总不能比我当年还傻。”
穿杏色针织衫的李姐来时带着满身秋凉。婆婆把她新买的大衣扔进了旧衣回收箱,只因觉得太过时髦。 “我难道不配穿件好衣裳?”她的质问碎在茶香里。 陈默添了块桂花香饼在她碟中:“新蒸的,糖减了三分。” 她突然哽住。这些年第一次有人不问对错,只关心她是否甘甜。泪水滴进茶汤,漾开细小的涟漪。
这些故事从来不会有结局。陈默的茶馆不是裁判所,而是摆渡船。他撑篙,客人们自己寻找彼岸。
最深重的善意,原来不是急着为人指明方向,而是在迷雾中安静地亮着灯。成年人的体面,是看破不说破的温柔,是知其不易的悲悯。
夜雨又起时,茶馆成了城市里最暖的孤岛。水汽朦胧的玻璃窗内,人们用沉默互相取暖。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懂得,比任何建议都更贴近心脏的跳动。
最深的情谊,不必宣之于口;最暖的安慰,往往无声。世间万千烦忧,终会在一盏清茶里,化作云烟过眼。而真正的修养,是学会在别人的故事里,守住自己的口,温暖别人的心。
作者 简介
孙培棠(曾用名:大海滩、许旭),徐州市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
《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文学爱好者。在乡镇担任通讯员时期,先后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铜山报》及省、市、县电台发表稿件500余篇。退休后重拾文学创作,已出版:
文集《人生交响曲》(30万字)
散文集《百花飘香》(25万字)
长篇小说《乡村风情》(27万字)
主要获奖作品:
报告文学《大美徐州》(一部家乡文化的壮丽史诗)荣获2024当代作家年度文学奖一等奖。
散文《放歌磨盘山》获“翰墨流芳杯”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三等奖。
《愿做党需要的那颗螺丝钉》在“喜迎二十大,初心不改”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文学作品在中共徐州市机关工委“见证精彩、时代印记——喜迎二十大”文学、摄影征文中荣获优秀奖。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