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考证
搅拌机旁的职称梦
摄影记者 尚吉永
日移星换、年复一年。不经意间陶万忠在工地已整整度过了三年时光……
每一天清晨,他头戴安全帽,身着公司配发的工装,第一个赶到工地,和灰抱砖是他的主要任务。按需要量他把水泥、沙子、水熟练的倒入搅拌机,在轰鸣的搅拌机轰隆声中,他又扛起沉重的砖垛,稳健的穿梭在脚手架间,递给砌墙师傅,汗水顺着他的黝黑的脸颊滴在砖块上……
最难熬的是中午时分,烈日高悬,酷热难挡。但不由他丝毫停歇,师傅们为了完成每日的工作量,都匆匆扒拉几口饭,又要投入到施工中,他因持续用力,手臂坚硬颤抖,但他依然咬牙坚持。
到了下午,他又开始搬运建筑材料,那一根根粗壮的钢管在他手中犹如千斤金箍棒,但他凭借坚毅的毅力一次次咬牙坚持、完成任务。
夕阳西下,一天的劳作结束,他拖着疲惫的、散了架的身躯,衣带尘土离开工地。春来冬去,夏往秋至。为生计、为师傅洗衣打洗脚水,探秘师傅师傅们砌墙“三线一吊”秘诀。毫不计较当下的付出,仿佛周身有使不完的气力。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所做的这一切、四川籍老板朱之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第四年工程开工前,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在肯定、认可、鼓励他之后,提拔他担任了工地材料统计员。
在建筑工地,那一片繁忙与喧器之中,材料统计员就是一位默默耕耘的幕后工作者,肩负着重要而细致的职责。
每一天,他必须早早地来到工地,手持厚厚的登记簿和笔,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他的首要任务是对新进场的各类建筑材料进行精确的清点和记录。从一捆捆钢筋到一袋袋水泥,从一堆堆砖块到一块块板材,每一种材料的数量、规格、型号都要详细登记、容不得半点马虎。为此他没少和材料供应商毫无边界发生争执,相互惊吓辱骂祖宗。
他穿梭于堆积如山的材料堆场,仔细核对每一批货物的送货单与实际到货数量是否相符。对于质量有疑问的材料,及时与相关人员对质,确保进入工地的材料都符合施工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统计员密切关注材料的使用情况。他们与各个施工班组保持紧密联系,记录每天每种材料的领用数量和使用部位,确保材料的去向清晰明了。
同时,还要对剩余材料进行定期盘点,防止浪费和丢失。到了月底,他们更是忙碌不堪。需要对一个月以来的材料进出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制作详细的报表,为项目成本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他坐在工地简易房办公桌前,对着一堆堆的数据和表单,认真计算核对,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除了日常的统计工作,材料统计员还要协助项目经理、进行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根据工程进度和库存情况,合理预估所需材料的数量和时限,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又避免材料积压造成资金占用。
建筑工地的材料统计员,虽然身处幕后,却以他们的严谨、细致和耐心,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让上百人的工程团队实现工程质量“零返工”。
在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上,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总有陶万忠忙碌的身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却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白天,他是工地上辛勤劳作的小工,和水泥、搬砖块,沉重的体力劳动让他的身体疲惫不堪。但一到休息时间,别人都在闲聊放松,他却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拿出那已经翻旧的学习资料,如饥如渴地汲取着工程业务相关知识。
夏日里,骄阳似火,工地上的温度高的让人难以忍受,他汗流浃背却依然埋头苦读;冬日里,寒风刺骨,他蜷缩在简陋的工棚里,借着微弱的灯光,与那些复杂的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死背硬磕”。工友们的冷嘲热笑不理解,没有让他动摇,秉性中那股只要认准了的事,决不放弃的倔强劲,更加坚定了他考取施工员证的决心。
无数个夜晚,他在疲惫中强打精神,为了一个难题苦思冥想。由于学历基础低,无数次困惑着他,无奈地想放弃。每每此时,心中那远大梦想又让他重新拿起书本。学习的道路充满了艰辛,那些专业术语对他来说就像一座座难以翻越的山峰,可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一点一点的啃,一点一点的钻。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下,他用汗水和毅力书写着自己的逆袭之路,一步步向着获取施工员证的方向挺进。
在几年的日子里,他敏锐地认识到要想在工地上吃得开、工资高,必须学习技术。他选择拜技术最好的师傳为徒,从抹灰开始学起,勤学苦练,掌握程序要义,反复揣摩实践总结,终于在他工地摸打滚爬的第六个年头,在考取到施工员证书的同时,他成为了一个让严师放手使用的合格砖瓦工。
量才授职,能者居之。随着他对工地所有业务环节的熟悉了解、和自已扎实过硬技术显露,一向关注他的朱老板又提升他为工地施工员。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老板的信任,他对工程质量把关、进度都严格把控,以匠心引领、慎重对待。他常说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在组织指挥工程之际总是预先筹划、尽心安排,将每一个环节考量的细致周详。带领工友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使工程得以顺利推进。渐渐地他身边聚集了许多四川籍的能工巧匠。用四川籍师傅的话说,他们在陶总的工地上班,舒心、安心、放心、快乐。他成为了众多工友心中当之无愧的工程贴心人、铁哥们、领路人、当头老大。
2012年6月8日,他所在的公司新疆正红建筑安装公司正式成立,鉴于他在工地的业绩,为人处事方式,在工友们当中说一不二,让手下放心干活,不拖欠工资的做派,朱之贵经理任命他成为公司的项目经理。
此时,他心情五味杂陈,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又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担忧。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过往的努力让自己得到了多次晋升。但他深知“不冒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新的职位带来了更多的权力,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担当。带着这份新的责任和压力,只能勇往直前,努力在新的岗位上创造出更出色的业绩。
他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是疏勒县电力局约8000平米综合办公大楼及附属工程,参与建筑的工地人员尽管达137人之多,但不同班组分工明确,工程内容进度、每天工作量细化到人,班织之间、班组内部人员协调配合象一条龙首尾互动,天然般形成整体合力。陶万忠新官上任,深感责任重大,他象憋足了劲的调牛,一份份指令从办公室象军令般下达……
他每天最早到达现场,最晚离开,风雨无阻。面对复杂的工程任务,他用工匠般的思维精心雕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这期间、在此过程中,他遭遇诸多困难与挑战,有技术难题,有人员协调问题,有与各工地项目经理配合沟通协调问题……
但他直面问题、从不退缩,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多重的个性和通融能力逐一克服化解。他始终秉持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与君子争名,不与小人争利,不与天地争巧。清醒时筹谋,迷茫时拜师。凡是自己负责的项目,他都格外上心,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
最终在他的指挥有方、工地员工共同努力下,到年终项目整体工程任务顺利完成。那矗立起来的高大壮美的建筑仿佛就是他艰辛历程的勋章,见证着他的付出与成就。
当第一个项目成功验收为优质工程的那一刻,他这个项目经理心中犹如汹涌的海浪,复杂的情绪翻涌不息。激动之情如火山喷发,难以抑制。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努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尽的喜悦。他深知这背后离不开老板的信任与支持,一种滴水之恩,务必涌泉相报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他想起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想起面对困难时的咬牙坚持,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暗暗发誓,定不辜负老板的期望,继续努力拼搏。
第一年的项目经理,同时两幢大楼拨地而起。而两个工程都成为优质工程,他心潮涌动、复杂激动之情难自抑:感恩之情溢心中,照亮前行路途明。老板支持如明灯,砥砺前行再努力,辉煌未来定可期。
王玉虎,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甘肃省作协会员会员。先后在凉州区纪委、商务、农机、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工作任职,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获得国家农业部、商务部、关工委,甘肃省商务厅、省禁毒委、省农机局及市、区级荣誉奖项70多项,同时个人相应获得国家部委及省、市、区诸多荣耀。主编有《古驿新韵》《凉州区商务志》《凉州区农机志》《西凉骄子》。著有《西望长城--河西长城历史文化寻旅》(合著)《血沃河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征纪实》(合著)《古城阅千年--武威古城历史文化寻旅》(合著)。曾在国家、省、市级报刊网站发表散文、诗歌、小小说、话剧、快板等文学作品5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