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中的武穴市》
2025年8月22日下午
武穴栖贤路禅修活动室
雨丝,是天空遗落的银线
在霓虹的晕染里悄然结晶
而后,轻飘飘地坠入
青石板那道道岁月的裂缝
老城墙的苔藓,如贪婪的食客
正大口吞咽着这潮湿的黄昏
龙坪路上,梧桐开始褪去盛装
金黄的叶片悬在枝头
瑟瑟摇晃
像一封封未及寄出的信笺
被风无情揉皱,
飘进
那生满铁锈、沉默的邮筒
武山湖泛起细密的鱼鳞纹
雨滴,如灵动的鼓手
敲打着荷叶那倔强的脊背
惊起的水鸟掠过水面
翅膀上
驮着整座城市
破碎又斑驳的倒影
废弃的自行车厂
像一位迟暮的老者
铁门
爬满爬山虎狰狞的掌纹
雨珠
顺着锈迹缓缓滑落
在地面写下
一串
无人破译、冰冷的密码
夜市摊的塑料椅
在雨中空着
雨棚滴答着未完的絮语
烤红薯的炉火,渐渐暗下去
那缕香气在冷空气中缓缓凝结
宛如一句
未说完的再见,卡在喉间
我静静地站在公交站牌下
看雨刷在挡风玻璃上
机械地画出一道道透明的墙
车灯穿透朦胧的水幕
照见无数个
被雨水浸泡得发胀的昨天
《秋雨中的武穴市》以雨为线索,串联起城市的街巷、自然与人文景致,在湿漉漉的意象里铺展一幅带着时光褶皱的城市剪影,字里行间浸透着细腻的观察与淡淡的怅惘。
意象的叠加与时空的交织
诗人擅长将具象场景与抽象情绪嫁接:青石板的裂缝、老城墙的苔藓,是岁月留下的肌理,雨丝的“结晶”与苔藓“吞咽黄昏”,让静态的古老景致有了动态的生命力,也暗合着时光在潮湿中缓慢沉淀的质感。龙坪路的梧桐叶“像一封封未及寄出的信笺”,既写尽秋日叶落的萧瑟,又赋予其情感载体的意味,“生满铁锈的邮筒”则成了时光的收信人,收存着城市未说出口的往事。
武山湖的“鱼鳞纹”与荷叶“倔强的脊背”,是自然的鲜活与坚韧;废弃自行车厂“迟暮的老者”意象,搭配“爬山虎狰狞的掌纹”和“无人破译的密码”,则将工业遗迹的落寞与神秘推向深处,新旧时空在此碰撞,生出一种岁月更迭的疏离感。
情绪的暗流与留白
诗中没有直白的抒情,却处处藏着情绪的褶皱。夜市摊“空着的塑料椅”“渐渐暗下去的炉火”,让烟火气在雨中冷却,“未说完的再见”将日常的离别与秋的萧索融合,带着含蓄的怅然。公交站牌下的“我”,看雨刷“画出透明的墙”,车灯照见“被雨水浸泡得发胀的昨天”,将个人视角引入,让城市的雨景成为记忆的容器,所有具象的景物最终都指向对时光、对过往的朦胧回望。
整首诗以雨为墨,在武穴市的街巷与景致上晕染出层次感,既有对城市细节的精准捕捉,又有对时光与情感的诗意叩问,读来如漫步雨中,湿润的不仅是眼眸,还有心底对岁月流转的轻轻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