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风雨路》
自序
感悟与喟叹的交织
甲辰龙年转瞬即逝,在迎来乙巳蛇年之际,我也悄然跨过70岁的门槛。回首这70年,光阴似箭,岁月如一本厚重的史书,深深浅浅的足迹镌刻其上,写满了故事与沧桑。那些酸甜苦辣,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放映,令我感慨万千。
我出生在湖南邵东县界岭乡,老祖宗一百多年前从湘乡荷塘(今双峰县荷叶镇)迁徙至此。我从小随父母移居湖南新化上梅镇(原城关镇),先后毕业于新化城关一小、城关二小附中。1971年8月,不满十七岁的我,初中毕业后便投身招工热潮,进入衡阳有色冶金机械厂。这是一个隶属冶金部的央企,有近万名员工。从青石板上无忧无虑的少年,到怀揣梦想在工厂大熔炉拼搏的青年,我决心将青春与热情奉献在这里。
进厂不久,我幸运地成为冶金医院的一名白衣天使,开启人生新旅程,并顺利通过了全省首批护士职称考试,这一坚守就是12年。1983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遇,我调到了冶金党委宣传部,从内勤干事起步,在老师指导下,刻苦学习新闻写作与通讯报道,终成为一名编辑。期间,我参加高教自学考试,拿下大专文凭与编辑职称。为宣传工厂生活,我既当编辑又做记者,经常深入车间采访,十余年共编辑《衡冶工人报》版面310多期,撰写发表各类文章450多篇。同时,我的作品频频见诸《湖南工人报》《衡阳日报》《中国有色金属报》等报刊,荣获数十个新闻文学征文奖项。
1993年,我调入企业纪检监察处,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调查取证不畏艰难,书写报告精益求精,先后撰写有关纪检监察文书15万多字,有10多篇党风廉政建设理论文章在省市和本厂获奖。我同时兼任机关支部工会主席,组织员工参加企业大型活动,运动会入场式上留下我们的风采,在总厂工会演讲比赛中我获得过一等奖,还主持过机关联欢活动。中年的我,为家庭和事业日夜操劳,加班写稿至深夜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后来我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深造,获得《经济管理》本科文凭,评聘为企业高级政工师。同时,我曾先后被评为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衡阳市优秀职工文化工作者、衡阳市党风廉政建设优秀通讯员等。
然而,世事无常。90年代后期,曾经红火的企业走向衰落,面临破产,工资锐减,甚至发不全生活费,员工心灰意冷。随着下岗潮来袭,大家纷纷另谋出路,1999年底,我办理内退,远赴宝岛台湾打工。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我洗盘子、护理病人、做清洁工、厨房助理、钟点工……历经13年,尝尽委屈,却也磨炼了意志,丰富了阅历。2012年4月,在母亲80岁之际,我回到了故乡娄底常住,正式开启退休生活。
60岁到70岁,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漂泊40余年后,我落叶归根回到娄底。这里浓厚的文学气息,让我重拾搁置多年的文笔。我加入娄星区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格律诗词创作。在诗词海洋中,我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唐宋诗词的独特魅力。此后,我陆续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湖南诗词协会、湖南网络作家协会、湖南小说学会等10多个省市文学方面的协会,并担任娄星区诗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迎来人生又一辉煌。
除了诗词的爱好,我更钟情散文和小小说。我将在台湾的打工经历写成《宝岛风情系列散文》和《宝岛打工记》,在湖南红网佳作版连载,2019年,我加入了红网论坛佳作天地版务团队,担任特约评论员和版主。我的多篇作品在红网论坛举办的全国主题征文大赛中获奖,并连续多年担任大赛评委。湖南红网为我提供了驰骋文学的天地,至2025年初,我在红网论坛版面发表了500多个主题帖子。
我明白70岁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我不再幻想与轻狂,却依然对未来充满期待,深知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与时俱进。从2021年至目前为止,我先后制作抖音450余个、短视频350多个,制作美篇作品190多个,另外还在都市头条、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新浪微博等发表了不少作品,真实记录了我退休后参加社会生活和两岸见闻等活动。我幸运处在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能够见证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为此感到十分自豪。
宽敞的广场上,音乐响起,我组织的金秋舞蹈队员们翩翩起舞。2016年秋,我自己兼任队长组建了金秋舞队,经常指导排练。队员们自购设备道具,排练了数10支舞蹈,积极参加娄底市区的各类活动,进行了近百场义演。我们获奖无数,用舞姿展现出中老年人的自信与热爱,传递快乐,充实自己的生活。2019年底开始,我连续两届担任娄底市广场舞协会副会长;2021年3月,我筹备成立协会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做到退休不褪色,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人生如大海,有起有落。70岁的我,看透繁华落寞,一切随缘。70年岁月,有欢笑有悲痛,有成功有挫折。无论何时,我始终保持淳朴善良,提升自身修养。历经沧桑,方知生命珍贵。
回顾岁月,是为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是为了思考生命的意义。70岁,充满智慧与沉淀,对生命感悟更深,更懂珍惜、感恩。近三年来,母亲和兄长相继去世,同龄同学也有离世的,这让我明白生命的脆弱,从而学会放下,珍惜与亲友相处的时光,更加重视健康,深知健康是享受晚年的根本。
70年的风风雨雨,我见证了两个世纪的变迁,经历了国家困难、物资匮乏的时期以及“文革”,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生活实现了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我先后在新化、衡阳、台中、娄底四地生活过,短则十余年,长则数十年,这些丰富的阅历,也构成了一部独特的时代记录。
撰写这本回忆录,首要目的是给家人和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他们能从我的回忆与经历中,了解家族的变迁,知晓祖辈奋斗的不易,传承勤劳、坚韧的家风。同时,我也期望这本书能为时代留存一份个体视角的真实记录。从个人的工作学习经历,反映出社会的变革,为研究时代变迁的人们提供真实生动的素材。
“青春奉献终无悔,华韵诗文半世情。”回顾自己的一生,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审视与总结。将记忆梳理成册,把经历过的痛苦与欢乐,都化作前行的力量,激励自己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继续绽放光彩。
人生犹如高铁列车,70岁虽离终点更近一步,但只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定能继续书写精彩篇章,让生命的晚霞绽放出绚丽光彩。
最后以这首七律作为我人生的总结:
七秩感怀
甲辰冬至岁华更,往事纷纭百味生。
陌路崎岖存善念,人间冷暖爱憎明。
白衣救护芳年度,素笔裁文半世耕。 数载沧桑台海阅,归来把卷赋新声。
2025年元月于娄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