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锦鸡儿
文/李广昌
与锦鸡儿相识数十年,却始终只在草药书中偶遇。直至今年,在广东南雄钟鼓岩的“岭南百草养生堂”百草园中,才终于亲眼见到它的真容。药圃中那几株一米多高的小灌木,被主人指认为锦鸡儿。职业的本能让我不禁俯身细观,一探究竟。
锦鸡儿最早载于《救荒本草》,属豆科落叶灌木,高可至两米。其枝细长有棱,一回羽状复叶通常具四枚小叶,呈倒卵形,无柄,顶端一对常较大,微凸并具短尖头。叶轴宿存,先端硬化成针刺;托叶亦两裂呈针刺状。花单生于短枝叶丛中,蝶形,花色黄或深黄,凋谢时渐转褐红。入秋结出稍扁、无毛的小荚果。
锦鸡儿别名众多,如土黄芪、阳雀花、金雀花、黄雀花、鞋子花、绣花针、金橘梅、金吊子、大绣花针、黄雀梅、接儿花、冷骨风等,可见其民间应用之广。
它多生于丘陵、山坡、疏林、林缘、灌丛或村旁路边。其根与花皆可入药。
锦鸡儿花味甘,性微温,功擅健脾益肾、和血祛风、解毒,服用期间忌食生冷及酸味食物。主治虚劳咳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气虚带下、小儿疳积、痘疹透发不畅、乳痈、痛风及跌扑损伤。
其根味甘、辛、微苦,性平,能补肺健脾、活血祛风,用于虚劳倦怠、肺虚久咳、妇女血崩、白带、乳少、风湿骨痛、痛风、半身不遂、跌打损伤及高血压病。虽为地方习用药材,自产自销,却在民间应用不绝。
诸多验方中,锦鸡儿显现出丰富疗效:
虚劳咳嗽,可蜜炙锦鸡儿花配枇杷叶、羌活,水煎服;
干血劳,取干或鲜花蒸后分服;
头晕头痛,配大麻同煎;
健脾补肾,可与猪肉做汤或蒸鸡蛋服;
跌打损伤,花研粉酒送,或根配大血藤、茜草根研末米酒送服;
治黄疸、乳汁不足、胃下垂、痈疮、高血压、筋骨酸痛、风湿关节痛、白带、头痛头晕耳鸣、口腔糜烂、腰痛咳嗽、半身不遂、月经过多、痛经等,皆有其配伍应用。
现代研究显示,锦鸡儿含β-谷甾醇、胆固醇、菜子甾醇、皂苷、淀粉等成分,其醇提取物具有显著降压作用。
初识锦鸡儿,心情既兴奋,又略带忧郁。喜的是终于亲眼辨认、亲手触摸这一书中旧识,更深切体会到它丰富的药用价值;忧的是,如此一味在民间被广泛应用、被称为“土黄芪”的良药,却未能跻身主流中药柜中,发挥更广阔的作用。是因现代科学尚未完全解读其奥秘?还是因其难以符合西方医学的标准?一念及此,不免心生迷茫。 或许每一味草木皆有它的命运,而中药的博大精深,正藏在这民间与正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与对话中。锦鸡儿,愿你的价值不被湮没,终有一天被更多人看见、理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