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山西吟(十首)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赵志超
参观山西国民师范旧址纪念馆
(2025年8月12日)
龙城故址韵犹存,烽火当年铸国魂。
桃李偏宜风雨种,锋芒直向虎狼奔。
湘贤足迹今安在,晋士才名自有痕。
砥柱中流歼寇虏,弦歌不辍壮乾坤。
注:山西国民师范坐落于山西太原市(古称龙城)杏花岭区,前身为阎锡山执政时期创办的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近代山西革命史上的重要地标。1924年起,这里成为中共在山西的核心活动据点,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1926年,成立以薄一波为书记的党支部,培养出徐向前等大批革命骨干,还为黄埔军校输送了众多学员。上世纪三十年代,师生们积极组织反会考等爱国运动,播撒革命火种。
抗战爆发后,中共山西省工委与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此办公,举办军政训练班、游击干部训练团等,培养数千名抗日军政人才;又组建抗日劲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其间,湘潭籍革命家彭德怀、周小舟曾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并为学员作报告;毛泽东主席也始终关注山西革命动态,他们的革命身影与这片红色土地紧密相连。
湘潭市党史联络组组长陈忠红(右一)带队调研,参观展览。
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2025年8月13日)
狮脑山头鼓角闻,烽烟旧事忆纷纷。
园深犹见英雄迹,碑峻已铭将帅勋。
馆内图文腾万马,厅中雕塑起千军。
同仇敌忾驱凶寇,浩气长干五彩云。
注: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在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我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名。
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摧毁正太路交通;第二阶段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并摧毁其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第三阶段则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此役历时5个多月,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狮脑山战斗遗址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城区,是百团大战的重要战场之一,2021年被定为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也是阳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团大战纪念馆就坐落于狮脑山主峰,海拔1160米,是我国唯一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馆,全景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人感受到八路军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畏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
2025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该馆视察。
参观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2025年8月14日)
清漳碧水润麻田,虎踞龙盘峭壁悬。
八路中枢留胜迹,五年小院写雄篇。
忠魂曾伴血花绕,壮士长随弹雨眠。
百战功成思大将,精神万古照晴天。
注: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坐落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上麻田村,距左权县城45公里,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曾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1940年11月起,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150多个机构在此驻扎1726天,八路军高级将领朱德、彭德怀、左权等在此运筹帷幄,组织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在十字岭突围战中,左权将军壮烈殉国,故麻田有“太行小延安”之誉。
景区以“一心一馆一园一带两区”布局,总面积1.15平方公里。纪念馆3层7厅,展陈面积4453.69平米,生动再现了“烽火麻田”的抗战史诗;旧址文化园含13座院落,朱德、彭德怀等旧居,仿佛在诉说那段峥嵘岁月;新闻烈士纪念碑等设施,让游人感悟太行精神。
参观麻田八路总部彭德怀宿办室
(2025年8月14日)
麻田戎幕仰元勋,峭壁嶙峋叱战云。
黛瓦青砖旗影照,油灯土炕角声闻。
千重路转连烽火,万仞峰高扫寇氛。
立马太行豪气在,至今仍忆大将军。
注:位于山西省左权县麻田村的八路军总部,是一座青砖黛瓦的普通四合院,这里曾是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所在地。院内有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宿办室,面积不大,陈设简陋朴素,仅有一张陈旧的桌子、几把椅子和一个土炕,一盏生铁油灯曾照亮彭总在此运筹帷幄的身影。室内还有新旧两幅照片,一张为彭总在百团大战前线,另一张为麻田镇将军峰,恰似将军指挥抗战的身影。小院里凉风习习,曾回荡着彭总指挥千军万马抗击日寇的叱咤声。在这里,彭老总带领华北敌后广大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夺取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赞黄君珏烈士
(2025年8月14日)
战地黄花志未泯,太行烽火淬精神。
纵身一跃惊倭胆,化作春光满眼新。
注:黄君珏(1912—1942),又名黄维佑,湘潭县响水乡红星村(今属湘潭经开区),出身旧官僚家庭,其外祖父曾为孔祥熙机要秘书。黄君珏15岁投身革命,1927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就读复旦大学期间入党。1934年潜入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搜集敌伪情报,因叛徒出卖入狱两年,坚贞不屈。
1939年,她携丈夫王默磬赴太行,任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经理部秘书主任,将出生三日的幼子黄继佑托予老乡,全心投入抗日宣传。1942年日军“铁壁合围”,她在山西涉县庄子岭被围,面对洞口烈火与敌寇,先击毙两敌,然后纵身跳崖,壮烈牺牲。2015年被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其事迹由八路军总部展览馆陈列。
咏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
(2025年8月14日)
桐峪堂前聚众贤,三三制下定坤乾。
法规部部凝民力,抗日旌旗耀碧天。
注: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坐落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桐滩村,原为清代老爷庙,占地约9000平方米。建筑群依传统寺庙规制布局,二进院落中,戏楼、正殿、后殿沿中轴线错落排列,东西厢房与碑廊环伺,古风犹存。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首个“三三制”民主政权机构的诞生地,它见证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创性实践。
1941年7月7日,临时参议会在此启幕,历时40天。会议选举杨秀峰为边区政府主席,薄一波、戎伍胜为副主席,通过《土地使用法》《统一累进税条例》等74部法规,明确“坚持抗日、团结、进步”的施政方针,将民族解放与民主建设紧密结合。《解放日报》盛赞其为“中国历史上应大书特书的大事”,不仅巩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更为敌后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范式。
雨中访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遗址
(2025年8月15日)
雨织窑山路亦长,巉岩如阵举刀枪。
千峰草木皆兵气,万壑风烟是战场。
土法曾熔星夜铁,匠心犹照碧湖光。
残垣烽火当年烈,淬就军工第一章。
注: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大窑山深处,太行山脉的险峻地势赋予其天然屏障——山高路险,万仞巉岩四面环绕,易守难攻。1939年,八路军为突破日军武器封锁,将韩庄修械所搬迁至此,在湘潭人、八路军首任军工部长刘鹏带领下,以“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坚韧,发扬鲁班工匠精神,土法上马、精益求精,不仅研制出统一规格的八一式马步枪,更形成年产可装备16个团的弹药产能,进而成为华北抗战前线的“武器命脉”。如今,旧址尚留存厂房、工事与烈士公墓,俨如历史丰碑,镌刻着人民兵工精神与抗战功勋。
黄崖洞保卫战
(2025年8月15日)
太行深处展红旌,险巘环纡壁垒成。
五百奇男皆勇士,八天力战斩倭兵。
岩凝热血松涛壮,潭照丹心嶂影清。
遥想当年烽火烈,崖旁犹听炮声鸣。
注:黄崖洞保卫战地点位于黎城县赤峪村黄崖洞,这里是八路军兵工厂所在地。为保卫这一战略要地,早在1940年,八路军总部就调遣延安总部特务团驻守,并修建防御工事,左权、彭德怀等将领多次亲临部署,为战斗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1年11月11日,日军纠集三千余兵力,分多路陆空联合进攻黄崖洞。面对强敌,我特务团与工人自卫队依托天险顽强抵抗,凭借精心构筑的工事层层阻击。经过八昼夜激战,至11月18日,我军成功击退日军,创下辉煌战果。日军伤亡1000余人(其中死亡680人),我军仅伤亡166人(死亡44人),敌我伤亡比6:1。此战不仅保住了兵工厂核心设施,粉碎了日军摧毁我军工基地的企图,更成为1941年反“扫荡”的模范战例,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彰显了八路军依托有利地形“以少胜多”的卓越战术。战后,特务团被授予“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称号。
赞八路军第一任军工部长刘鹏
(2025年8月15日)
烽烟磨利剑,赤峪响雷霆。
聚巧金戈铸,崇贤石火灵。
位迁能任事,功盛可谈经。
一片丹心照,将军德更馨。
注:刘鹏(1912—1986),湘乡市金石乡舒塘村刘家湾(今属韶山市杨林乡团田村)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投身北伐。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身经百战。
1938年任八路军总部军事工业六科科长,1939年6月任总部军工部首任部长。面对八路军武器匮乏困境,刘鹏走遍太行山区,整合修械所与地方工厂,广纳人才、征集物资,数月内组建起1400余人的规模化兵工厂,推动武器弹药量产,有力支援前线。1940年5月,为适应技术研发需求,他主动让贤担任副部长,协助部长刘鼎深化军工建设,为八路军军工体系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人民军工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建国后,刘鹏历任华北军区防空部队副参谋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6年6月20日在北京逝世。
谒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怀湘潭诸先贤英烈
(2025年8月15日)
重峦叠嶂望中收,心慕先贤足未休。
跃马元戎驱寇虏,挥戈儒将护金瓯。
英雄断臂威风凛,烈火焚身胆气遒。
自古湘潭多壮士,长留浩魄耀神州。
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该馆由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1988年9月开馆,2008年起对外开放。馆区总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由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八路军将领馆、百团大战半景画馆、窑洞战模拟景观、八路雄风碑林公园等景点组成。截至2023年11月,馆藏抗战文物共计8214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8件(套)。
开馆以来,年接待观众达100万人次。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荣誉称号,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重要基地。
作者简介:赵志超,湖南湘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湘潭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著有《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毛泽东一家人》《走出丰泽园》《播种芳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