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泓清甜入彭城:记华医细胞水初体验
作者:孙培棠
八月的徐州,天地如窑。午后二时,日光倾泻似熔金,空气灼烫,连风都带着火气。人走在街上,仿佛每一个毛孔都在向外渗着汗珠,口干舌燥,只想觅得一口清润。
就在这时,我步入徐汉福酒楼二楼。室内清凉顿生,手中被递来一瓶“华医细胞水”。瓶身素朴,并无炫目装饰,只一行小字安静地立于标签:“专研好水养细胞”。我急饮几口,原只为解渴,却不料一股清流倏然滑入喉间,霎时间周身舒展,暑气如退潮般消散,神思顿明。
待水平息了焦渴,我才得以静心品味。这水不像寻常市售之水那般单薄利口,而是绵柔甘润,隐有回甜。似山泉初涌,又如春雨细沁,不带任何刻意之味,只在舌尖留下一片天然澄澈。更难得的是,其价平易,仿佛将天地精华悄然送入寻常百姓家。
经营者魏建设先生娓娓道来:“我们的水源来自天然矿脉,经特殊工艺处理,不仅清冽可口,更具备滋养细胞的功能价值。”言语朴素,却透着一份对健康饮水的执着。
一旁的艺术百家总监张文一亦分享其见:“产品千好万好,终须百姓说好。唯有让消费者无偿品尝、真实反馈,市场才会给出最终答案。”这话踏实如大地,无浮夸之辞,却道出了产品立足之根本。
我凝视手中那瓶水,忽然想到:一座城市的温度,往往就藏在这些日常的细节里。它不只是解渴之物,更是一种对健康的守护、对生活的诚意。从源头到细胞,从科技到人心,“华医”二字背后,是让饮水回归天然、让健康变得简单的初心。
窗外仍是炎炎烈日,而手中这一瓶微分子好水,已悄然润泽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它正如这座古老的彭城,低调却深厚,朴素却充满力量——不张扬,却自有光芒。
期待这般清流早日汇入市井千家,让每一颗渴望健康的心,都能被温柔滋养。
作者 简介
孙培棠(曾用名:大海滩、许旭),徐州市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
《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文学爱好者。在乡镇担任通讯员时期,先后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铜山报》及省、市、县电台发表稿件500余篇。退休后重拾文学创作,已出版:
文集《人生交响曲》(30万字)
散文集《百花飘香》(25万字)
长篇小说《乡村风情》(27万字)
主要获奖作品:
报告文学《大美徐州》(一部家乡文化的壮丽史诗)荣获2024当代作家年度文学奖一等奖。
散文《放歌磨盘山》获“翰墨流芳杯”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三等奖。
《愿做党需要的那颗螺丝钉》在“喜迎二十大,初心不改”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文学作品在中共徐州市机关工委“见证精彩、时代印记——喜迎二十大”文学、摄影征文中荣获优秀奖。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