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拾碎》诗评
【每日诗画】
梦里拾碎
文/明社(新疆)
一如
蛮横无理的巨冷来袭
我和这个盛夏
被季节
错寄的风
一瞬间无情的卷入
一场秋雨中
当一片叶子落下来
似乎
在告知这个世界
一棵树
和我一样
尚在凄悲之途
这一场无法回避的灾难
别
也许是两宽
天意总是试图借一场梦幻
来咒骂这秋雨陡来的夜
明知
救治不一定可以换命
却自圆其说
以为这样
就可以将自己犯下的错
推托给不知情的风
身后站着的
不一定是本人的影子
人和鬼
那颗槐无法分辨
写在窗格的话语权
仍旧是以泪替笑重拾旧年的那一抹深蓝
2025-08-23原创首发
这首诗以“秋雨骤至”为引子,将现实的寒凉与内心的凄悲交织,借梦境与具象景物叩问命运与自我,字里行间藏着细腻的痛感与深沉的思索,余味绵长。
1. 情境构建:以“错位”酿就压抑氛围
诗歌开篇便制造强烈的“错位感”——“盛夏被错寄的风卷入秋雨”,本该燥热的季节突遭“蛮横无理的巨冷”,这种违背常理的天气变化,不仅是写实的场景,更暗喻人生中猝不及防的困境。随后“落叶与树同在凄悲之途”,将个体的悲伤与自然景物共情,让“无法回避的灾难”从天气延伸至心境,一步步把压抑、无措的氛围拉满,让读者轻易代入这份“猝不及防的凉”。
2. 意象隐喻:藏深意于寻常景物
诗中的意象看似朴素,却承载着复杂的情绪与思考。
- “错寄的风”:既是引发秋雨的“凶手”,也是命运无常的象征,暗指那些不由分说打乱生活的意外;
- “落叶片与树”:以落叶的凋零、树木的孤寂,映射“我”的凄悲,将个体的痛苦与自然生命的脆弱相连,更显苍凉;
- “那颗槐”:作为“无法分辨人和鬼”的旁观者,它沉默且无力,暗示现实中真相的模糊与判断的艰难;
- “窗格的深蓝”:用“以泪替笑重拾的旧年色彩”,将过往的回忆与当下的苦涩绑定,让痛感多了一层时光的厚重。
3. 情感与哲思:从“悲”到“叩问”的递进
诗歌的情感并非停留在“凄悲”的表层:先是因“秋雨骤来”陷入被动的痛苦,再借“天意借梦幻推托过错”,隐晦表达对命运“甩锅”的无奈与质疑;最后“身后影子非最后”“槐无法辨人鬼”,则转向对自我身份、现实真假的深层思索——当外界混乱、命运无常时,连“影子”(自我的延伸)都变得不可信,这份迷茫比单纯的悲伤更添一层沉重。整首诗从具象的“秋雨之痛”,慢慢沉潜到对命运、自我的叩问,让“梦里拾碎”的“碎”,既指破碎的心境,也指被打乱的生活与模糊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