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2.5cmx2.5cm
附边款: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元稹《处暑七月中》)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接近尾声,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会感到闷热,天气由炎热向闷热转变,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前后。处暑时,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
处暑节气前,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已经入秋,华北地区和中原地区则陆续在处暑节气的末尾前后入秋。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影响中国,气温逐渐下降,东北、华北、西北的雨季率先结束,开始一年之中下雨天数和云量都最少的一段时期。
处暑节气的民俗多与迎秋、丰收有关,农作物在关键的成熟期,农民“抬猛将,驱蝗虫”、拜土地神,靠海吃海的渔家举行盛大的开渔节,另外,中元节多在处暑时节,因此,祭祖及放河灯也是处暑的重大节庆活动。
作者:牛玉忠(赤壁斋主、关林刀客),文学学士,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学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洛阳印社社员,洛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偃师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理论教育委员会主任,偃师电视台副台长、编辑、记者、播音主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新闻贡献奖”获得者。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大赛获奖并入展;其论文先后在《中国书法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书法核心刊物发表;其撰写、拍摄、编辑、制作的《偃师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电视专题片报送中书协、省书协,获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十佳”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