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昭日月,浩气壮山河
八秩流光,烽烟未远。偃师这片厚重土地,曾见证无数英雄儿女执戈赴难、血沃山河。他们以血肉之躯为盾,护家国于危亡之际;以赤诚肝胆为炬,照前路于暗夜之中。那些镌刻在丰碑上的姓名,那些回荡在乡野间的故事,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亦是历史长河中不灭的灯塔。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偃师区楹联学会会长寇宏伟先生心怀崇敬,笔寄深情,撷英魂之片影,凝赤子之丹心,撰成此组楹联。或颂其勇,气贯长虹;或缅其志,光照千古;或寄其思,情牵故土。字字皆血泪所凝,联联皆精神所聚。既为告慰先烈——山河无恙,如您所愿;亦为警醒来者——铭记历史,吾辈当强。
题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皮徐支队)


渡黄河,进嵩山,倒地豫西驱寇虏;
建组织,保家国,擎天宇内树丰碑。
注: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又称皮徐支队,于1944年9月成立,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当时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中原大片国土沦陷,国民党军队溃败。在此危急时刻,党中央派遣该支队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支队进入豫西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倒地运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与地方武装。他们不畏强敌,与日军、伪军展开激烈战斗,取得了偃师佛光峪等战斗的胜利,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同时,积极配合全国抗战大局,与其他抗日力量相互支援。在艰苦斗争中,支队不断发展壮大,成功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不朽功勋,其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永载史册。
题王三江

瞽目明心昭日月;
忠言铁骨壮河山。
注:王三江(1879—1946),偃师缑氏扒头村人,原籍缑氏刘庄行政村王窑自然村。1944年11月初,驻偃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双目失明的王三江一面动员群众参战,一面挎着竹篮,由孙儿领着到各村各户收集子弹、手榴弹,并冒着枪林弹雨送到前沿阵地。(如图)他对民兵说:“我要不是瞎子,也要和你们一起打鬼子,不是勇士,就是烈士!”。1945年4月,县委书记刘石安、县长李煦亲自任命王三江为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宣传队队长。接受任命后,王三江表示:全县只要有一个人不了解八路军、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就是我的失职。抗战胜利后,皮徐支队奉命南下,他找到支队首长,坚定地说:“我跟你们走!”让在场很多人为之感动。终因身体原因,他未能随部队南下。1946年6月,国民党偃师县政府将王三江逮捕,敌人强迫他说共产党不好,他却正气凛然地回答:“我眼睛虽然瞎了,但不能说瞎话,共产党就是好!”他在狱中还高唱“满天风云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的诗句,鼓励难友与敌人斗争。1946年12月31日夜,王三江被活埋在偃师新城西北的一条荒沟里,时年67岁。新中国成立前后,我政府于1949年将烈士忠骨迁葬于缑氏扒头村并树立纪念碑。2016年,缑氏刘庄王窑自然村村民自筹资金,建立了偃师缑氏镇刘庄村王三江烈士纪念馆。
题李煦

慕煦煦朝阳,抗战潮中彰赤胆;
燃熊熊烈火,肖村寨里著忠魂。
注:李煦(1891—1951),乳名星联,字广吾,偃师大口镇肖村人。是当地知名藏书家,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乡村医生,与诸多名士交好。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深明大义,抗战前就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还将两个儿子送到延安参加革命。1944年,皮徐支队进入偃师,经地下党同志推荐,皮司令派人做其工作,动员他担任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深受感动,改名李煦,寓意八路军到来让豫西迎来光明,如东方升起煦煦朝阳。1944年10月22日,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大口宋村成立,县长李煦在成立在会上宣布施政纲领。(如图)此后,他积极投身抗战,成立“抗敌救援委员会”等组织,以肖村南寨为中心发展党员、建立抗日武装,肖村获“红肖村”“小延安”美誉。1951年12月,李煦去世,享年60岁。
题张之朴

邙岭忠贞,赤帜擎天,赫赫英名昭日月;
嵩山义勇,残阳泣血,巍巍浩气壮中华。
注:张之朴(1895-1945),偃师山化镇牙庄人。早在1914年就到陕西参加民主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被誉为“北方的叶挺”。豫西沦陷后,张之朴返回豫西,在敌占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在巩县东庄成立“嵩山抗日义勇军”,活动于巩县、偃师、登封一带,开展抗日反伪武装斗争。1945年2月,“嵩山抗日义勇军”划归河南军区直接领导,改名“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张之朴率军到鲁山、临汝、汝阳、嵩县、登封等地打击日军和土匪武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抗战胜利后,上级决定义勇军留在豫西,坚持斗争。1945年10月5日,张之朴被国民党巩县保安团抓捕,英勇就义,时年50岁。
题胡亚卿

献粮输弹,守寨抗倭,一片丹心昭日月;
率众挥戈,舍生取义,千秋浩气壮山河。
注:胡亚卿(1899-1944),偃师府店镇西管茅人,开明士绅。抗战爆发后,他受偃师地下党的影响,表示决不当汉奸,决不出卖祖国,坚决支持群众抗日组织。皮徐支队进入偃师后,胡亚卿出粮食、买枪弹,支援八路军抗日。1944年10月26日,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佛光峪召开了民兵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三个抗日联防指挥部。皮定均司令高度赞誉胡亚卿的积极抗日行动,把“南六保抗日联防总指挥”的重要职务交给胡亚卿。同年12月10日,为反击日寇“六路围攻”,胡亚卿率部支援了西口孜民兵抗日,打死日军多名,激战一天,敌人仓惶撤退。(如图)12月15日,日军兵分四路围攻西管茅。西管茅民兵在胡亚卿的率领下,坚决抵抗日军进攻,据守寨墙,予敌重大杀伤。当寨墙被敌人炸出一个巨大的豁口,日军蜂拥而入时,胡亚卿率领民兵转移到邢村,遭到另一路日伪军拦截。胡亚卿宁死不屈,与敌人战斗到底,壮烈牺牲,时年45岁。
题关仰之

守伊河,护麦收,力退寇兵彰大勇;
探邵寨,歼伪匪,智襄战局建奇功。
注:关仰之(1899-1952),偃师顾县村人。1944年4月,创建人民抗日自卫队。他利用国民党顾县粮库看守班逃跑时留下的枪支,召集顾县老二区13个村40余人,成立了“人民抗日自卫队”。后自卫队改编为清河大队,负责杨村至顾县的河防,防范日寇入侵。1945年6月麦收开始,日伪军兵分三路,妄图过河偷割麦子。关仰之率清河大队猛冲猛打,击退敌人,击毙鬼子6人,胜利保卫了麦收。日寇投降前夕,皮定均司令动员偃师独立团攻打巩县邵寨,歼灭盘踞邵寨的李作甫伪军。清河大队给予密切配合,为摸清敌情,关仰之化装成卖煤人潜入邵寨,观察地形、敌情。(如图)战斗开始后,清河大队战士积极配合作战,一举攻克邵寨,缴获长短枪80余支,狠狠打击了日伪力量。抗战胜利后,关仰之率清河大队随皮徐支队南下,走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题薛万春

仗剑扬威,誓守乡关一寸土;
捐躯洒血,欣迎伊洛万家春。
注:薛万春(1902-1944),偃师府店镇西口孜村人。1944年皮徐支队在佛光建立抗日根据地时,任西口孜抗日民兵自卫队大队长。1944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晚饭后,来自缑氏泰山庙日伪据点内线情报称:当晚,日军将到西口孜扫荡。薛万春率领几十位民兵到齐家窑北土地庙设伏,狙击敌人。由于没发现什么情况,次日凌晨即返回。路经三里沟时遭遇敌人,即率领民兵与敌人展开了战斗,共夺得骡马5匹和机枪、弹药等。(如图)天亮后,西口孜民兵、群众和来支援的佛光峪、刘村、管茅等村民兵一起,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共打死打伤敌人100多人,薛万春在战斗中英勇捐躯。
题裴子明
藏械抗倭,烈火焚家彰大义;
挥刀御寇,佛光浴血铸丰功。
注:裴子明(1903-1966),偃师府店镇佛光村人。自幼读书务农,1930年投奔吉鸿昌部当兵,后升任排长。1936年回乡,旋任缑山乡乡长。虽然出身行伍,但他思想比较开明,且有民族气节,因而在偃师实力派和群众中颇有威信。1944年日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出于爱国激情,为国民党三十八军三十五师保存了大批武器弹药。偃师沦陷后,日军拉拢裴子明合作,欲掠夺这批弹药,他坚决不干,结果被日军放火烧了全部家产。1944年9月,皮徐支队到偃师开辟抗日根据地,动员他合作抗日。起初他不了解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又误信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对八路军心存疑虑,躲进深山,避而不见。“支队”党委多次派人登门拜访,皮、徐首长亲自与其会晤,还特意赠送缴获的日军指挥刀,鼓励他杀敌立功。他接过军刀,一拍胸脯说:“打老日我跟你们干,你们这样器重我,我裴子明誓死不当孬种!”裴子明带领全家参加抗日,在南坡上层人士中引起很大震动,一些群众纷纷自带武器加人抗日队伍。皮、徐支队远离后方,补给断绝,裴子明立即将藏在山洞里的弹药全部献出,增加了部队装备,为皮徐支队在偃师打击日寇起了重要作用。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裴子明被任命为县武装科科长,兼任佛光民兵总指挥。1945年2月,偃师县成立抗日独立团,裴子明任团长。他率领部队参加了口孜、佛光峪、缑氏、扒头等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并配合主力部队到外县打击敌人。1945年9月,该团编入河南军区第一支队,转战湖北、安徽、江苏等地。他先后任教导团团长、皮旅供给部副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裴子明转到地方工作。1966年病逝。
题黄宇宙

新野诞生,偃师誓死;嵩邙致敬,领袖称奇。
注:黄宇宙(1905-1998),河南新野人。21岁任北伐军炮兵连连长,1930年在沈阳创办《北方红旗》杂志。“九一八”事变后,他创建辽东抗日义勇军,后留学日本,1936年回国执教。卢沟桥事变后,他组建河北游击队,出任太行抗日联防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后被叛徒出卖遭日军拘押。受中共党员指引,他忍辱负重,任伪军师长,1938年发动水冶曲沟起义,歼灭日本将佐军官16人和日军士兵32人,率8000将士走上抗日前线。毛泽东主席评价说:“黄宇宙一个人可顶十万大军,十万大军也不一定能消灭这么多日伪高级将领。”豫西沦陷后,黄宇宙到偃师组建抗日游击队,队伍发展到700多人,号称冀鲁豫挺进纵队。他率部打退伪军“收抢”,生擒土匪秦敏修。后遭日寇与匪部联合“围剿”,队伍损失惨重,余部被编入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黄宇宙随皮徐支队司令部活动。
题王仲伟
聚义筹枪,御敌寨墙,彭店扬威书壮史;
舍生赴难,捐躯毒洞,偃师洒泪念忠魂。
注:王仲伟(1913-1945),又名王东伟,庞村镇彭店寨村人。1944年5月,偃师沦陷后,他联络石牛沟、姬桥、掘山、李村40多人,筹集武器120件,成立“豫西抗日挺进纵队”。6月,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队伍很快发展到千余人。短时间内,消灭了日伪庞村乡公所武装,击毙乡长张子明。8月11日拂晓,日军“扫荡”彭店寨村,王仲伟率领游击队依托寨墙,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三次冲锋。此战,打死日军4人,打伤9人,游击队声势大振。1945年1月11日凌晨,日伪军出动700多人,雪夜将彭店寨包围。王仲伟见来不及抵抗,带领20多名队员及他的两个孩子躲进洞内。因汉奸告密,洞口被封锁,王仲伟誓不投降。鬼子恼羞成怒,残忍地向洞内投放了两颗毒气弹,王仲伟等27人壮烈牺牲。
题段庚寅

浩气长存,义旗红遍段湾地;英魂永驻,侠骨香闻罗彦庄。
注:段庚寅(1916-1944),偃师顾县李湾人,曾参加过国民党部队,打过游击。后带着24名弟兄回到偃师,在陶花店一带活动。偃师沦陷后,段庚寅树起抗日大旗,以抗日为号召,控制了偃师中部十几个村寨,人员迅速发展到三百多人。段庚寅整顿部队,定名为“挺进抗日游击队”,自任总司令,司令部驻段湾。段庚寅率游击队不断出击,击毙伪德高乡乡长王昆璞,打死大汉奸张大洋,袭击伪大口乡乡长秦敏修,支援了彭店寨王仲伟抗日挺进纵队。(如图)9月10日夜,日伪军在巩县罗彦庄设伏,“围剿”游击队。段庚寅因中敌奸计,率游击队向巩县转移。当游击队行进到罗彦庄,即遭伏击,段庚寅指挥部队奋起反击,经过三个小时激战,段庚寅壮烈殉国,年仅28岁。
题刘石安
效磐石之坚,偃地烽烟扬赤帜;
以民安为大,嵩山肝胆报春晖。
注:刘石安(1916-1988),原名雒士琪,陕西省户县人。1933年在西安师范读书时就参加了“反帝前卫社”。后到北京求学,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受党组织委派到晋冀豫革命根据地工作,1944年9月随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偃师,任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其间依靠党的领导,团结县委一班人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群众进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改革,开展倒地运动,进行抗日斗争,为偃师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1988年7月病逝。
题刘庄阻击战牺牲的十二名烈士

十二英雄护干群,董村有幸,刘庄不幸;
千秋浩气昭天地,洛水悲歌,嵩岳壮歌。
注:1944年11月7日前后,日伪军三四百人突袭刚刚成立的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董村。皮徐支队首长命令三十五团九连掩护县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安全转移。九连连长向成珍率主力奔赴董村,同时命令四班在高祖庙阻击日军。四班12名战士,在班长郝文荣带领下,且战且退,吸引日军到刘庄乱杂坟一带,从而为主力部队到达董村,完成掩护县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安全转移这个任务赢得了时间。战斗结束,四班12名战士全部阵亡。只有8人留下了名字,他们是:郝文荣、李启山、王辛云、冯文俊、赵文生、老丁、老徐、小明。
题佛光峪战斗牺牲的十三无名烈士

挥戈驱寇盗,夜袭佛光,十三星陨;
浴血卫山河,勇高嵩岳,万古魂雄。
注:1945年2月12日夜(农历除夕),皮徐支队发起袭击佛光寺的战斗,其中三团的几个连队埋伏在九龙角上,阻击从偃师县城和缑氏方向来的日伪军;偃师独立团400多人在西南山地配合作战,阻击从登封来增援的日伪军;三十五团担任主攻。当晚,三十五团突袭驻佛光寺日军据点,战斗打响后,战士们摸掉敌人哨兵,翻进佛光寺,爬上日军居住的屋顶,揭开瓦片,将手榴弹和炸药包一起向里扔,寺内日军惊慌失措、四处逃命,很快便有五十余人被我军消灭,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一队鬼子从我军没有设伏的地方突然窜出,我军腹背受敌,突袭战变成了遭遇战。团长王诚汉随即带领战士占领佛光寺后一个山头,日军疯狂向上冲,我军拼命向下压,战况十分激烈,战斗一直持续到13日天明,最终团长王诚汉率部主动撤出战斗。此役,我军牺牲13人。不久,日寇不得不从佛光寺据点撤走,佛光抗日根据地重新回到抗日军民的手里。战斗结束后,佛光峪群众把13位牺牲的战士埋葬在战斗的地方,1990年代,偃师市在此立碑纪念,称为“抗日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
题碾道湾战斗
智勇展豪情,碾道湾前歼恶寇;
刀拳彰赤胆,佛光峪里建奇功。
注:1944年12月10日,日军联队长梅协率部从巩县方向,进攻佛光峪。梅协仅带十余人化装后向前探路,他们冒充八路军,鬼鬼祟祟在我根据地游荡侦察。此时,西口孜战斗已经打响,后峪民兵去支援西口孜,当他们走到碾道湾时,发现这伙鬼子。民兵们怒火冲天,挺枪冲去。敌人见阴谋败露,仓促间六神无主,夺路逃窜。不一会儿,十几个鬼子被打死,梅协被我民兵挥刀砍杀。此战,消灭日寇13人,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冲锋枪、手枪共11支。参加这次战斗的民兵有:李太成、王保堂、李胜、李文功、李文鸟、王呼兰、李克信、王明聚、王凤六、李元寨、王凤标、李兴茂、王聚、乔大春、李发顺、刘兰、乔松仁等。
题缑氏大捷
熊熊火烈,铁臂高擎,缑氏攻坚寒敌胆;
猎猎旗飘,古城大捷,豫西抗战振军威。
注:1945年4月22日,皮定均司令发起缑氏战斗,称这是豫西首个攻城攻坚战、战略反攻第一仗,必须打好。凌晨,信号弹升空,突击队迅速行动,三团突击队包围伪乡大队驻扎的炮楼,在我军威胁下浮山乡大队投降;三十五团突击队包围泰山庙,上午政治攻势未奏效,午后强攻,打死乡大队长陈连升,剩余伪军逃跑;接着,三团、三十五团和偃师独立团合力围攻北大寺伪军,在我军炮火压力、求救无望及皮司令劝降下,敌人缴械投降。此战原定三天三夜,实际仅一天就全胜,缴获众多武器,伪军300余人缴械、100余人被俘、30余人被歼。“缑氏大捷”基本肃清伊河以南日伪势力,增强了抗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