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溪寻访陈信神迹
春暖花开,和风轻拂。好友陈金平先生邀请笔者驱车前往东乡区虎圩乡麻溪村寻访名闻遐迩的一代武将陈信的神迹。资料记载:陈信,字仰高,明时虎圩麻溪人。幼时以勇力闻于乡里。弱冠从戎,历任百夫、千户等职,战功卓著,又迁康山守备,盗匪敛迹。进京,晋游击将军,守后禁门。后因与珰贵不和,称疾归田。
麻溪地处东乡区城南边约10公里处,是陈金平尊兄出生地。该村有300多户、1200常住人口。村里没有大河大港。村前是一望无边、宽阔平坦的稻田,犹如广袤的草原,人称“万亩黄鳅畈”。村庄北面,被成片的樟树林环抱,秀丽异常。陈兄架驶桑塔纳,载着我们来到麻溪村。陈兄71岁的房叔陈贵旺老人热情接待我们,并且如数家珍给我们介绍陈信的神迹。
据考证,陈信确有其人。他出生在明朝末年,距今大约500年前。陈信父亲在世时常去金溪县卖斗罐。有天下午,陈父做生意回来,忽遇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路边正好有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庙宇里有个老婆婆,陈父征得同意,就到庙宇里躲雨。那婆婆热情邀请陈父到庙宇正厅金色龙椅子上坐下歇息,可陈父怎么也不肯上座,声称自己是“大老粗”,固执地只坐在庙宇门槛上,一边抽烟,一边等着云散雨停。他在抽烟磕烟管时,不小心把点点星火磕在门槛上,使得庙门自动关闭。陈父除了一只脚留在外面,整个儿人身被关在庙里。原来,这个庙宇是当地螺丝山上的螺丝精变的。那庙门是精怪的嘴巴,陈父抽烟的火星掉下来,加上烟管敲痛了螺丝精,因此,螺丝精闭上嘴巴(也就是关上庙门),才30出头的陈父就这样一去不复返。老百姓事后传言:正是因为陈父不坐金龙椅只坐门槛上,才导致陈信没有当皇帝,只有当把门将军的命。同时也给民谚“江西只有出天子的地,没有出天子的福”留下了印证。是耶?非耶?或许是一个永恒的谜语。
陈父去世后,陈家亲友全体出动去寻找,找了三天三夜,结果被陈母在螺丝山山脚下找到陈父一只留在庙门外的脚。陈母痛哭不已,跪着拜天拜地,感动了螺丝精。螺丝精打开庙门,让陈母见到了陈父。陈父虽已亡故,但却栩栩如生,依然坐在门槛上。陈母把陈父放在门外的另一只脚搬进庙内,刚刚走出门槛,庙门就合上了,庙也不见了!是螺丝精也是老天爷帮助陈父完成了天葬:不需棺材、无需人力物力、没有墓碑的奇特葬礼。从此,陈信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他们靠放鸭子赚钱维持生计。村前一华里处有个石下塘,陈信就在石下塘放养鸭子,发现每天都会少几只鸭子。他觉得奇怪,疑心塘里有怪物偷吃鸭子,就用抽水车抽干石下塘的水。可是,塘里的水刚刚抽干,不一会儿又是满满的一塘水。如此三番五次,怎么也抽不干。正当陈信为此烦恼时,有个老大爷(据说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化身)点化陈信:把抽水车前后各留一块板子,其它的板子全部拿掉,只要转动车龙头就行。按常规,这种做法根本行不通。但陈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还真格儿把水抽干了。他看见池塘中间盘着一条斗样大的巨型黄鳝,吓得头发、汗毛都竖起来了。急中生智,陈信立即跪下来对黄鳝说:“孽畜,我幻年丧父,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如果你是想吃我,我这就让你吃。如果你是我吃的话,你就钻进我给你准备的竹箩筐里去。”说来也奇怪,那巨大的黄鳝还真的乖乖钻进了竹箩筐里。陈信和妹妹把黄鳝扛回家煮熟吃了。娘吃黄鳝头,妹吃黄鳝尾,陈信则吃黄鳝的腰身。自从吃了黄鳝,陈信获得了神力,力大无穷。砍柴时,他用枫树当扁担,用毛竹捆柴,能担九岭十八壑。说到此,71岁的老人陈贵旺满是自豪的神情。依笔者看,能担九岭十八壑,可能太夸张了。但陈信力大无穷,力同鲁智深,是完全有可能的。
59岁的村民陈思财告诉笔者:陈信经常去砍柴。砍完柴,他见山上有巨石,就在挑柴回家时,顺便用右手在腋下挟一块上千斤重的巨石回村里,好让村民在石头上歇凉。71岁的陈贵旺老人声称巨石有5000多斤。笔者提出现场去看看。在村前一根水泥电杆下,村民拨开杂草,我们见到了3块巨石。笔者确认巨石并没有5000斤,但1000斤肯定超过了。然后,我们又来到村庄中间一株古樟树下,村民陈思财拨开1米多高的杂草,我们再次看到了1米见方的巨石,肯定不止1000斤。村民介绍:这4块巨石,打从陈信从山上挟回来后,就再也没有挪过位。因为村里5个强壮劳动力联手都搬不动这些巨石。可见陈信“确实有仙骨,真的有神力”。笔者开玩笑:“要是陈信去参加奥运会举动比赛,世界冠军百分之百会被他轻而易举夺得。”
陈信的勇武和神力被皇上知道,很自然当上了皇帝的保镖:把门将军。但他有勇无谋,又正直,结果被奸臣所害,贬为庶民。回到家乡麻溪村后,他又干上了老行当,和父亲那样去卖斗罐。他常把斗罐卖到余干县去,在余干县知名度很高。这其中有个故事,余干人至今津津乐道。余干县程家村(哪一个乡镇?因笔者采访匆忙,未及细问)与邻村常在“双抢”时节因争水打架。有个寡妇为此痛哭,被陈信撞见了。原来,村里要寡妇的独生子去打当年第一场架。如果打死打残,寡妇更加无依无靠。陈信决定代替寡妇的儿子去打架,条件是:吃一餐饱饭。寡妇煮了5斤米饭,被陈信吃得精光。陈信觉得不够饱,寡妇又煮了5斤米饭,陈信吃了一大半,才觉得勉强饱了。毕竟陈信粗中有细,发现寡妇和她的儿子还没有吃饭。他们都被陈信的饭量吓呆了。陈信吃饱了以后,问寡妇有什么打架武器?寡妇拿了一根很粗的木棒,陈信轻轻一折,木棒就断了。接连拿了好几件家什,件件都经不住陈信神力。这时,陈信看见门口有棵水桶一样粗(直径约莫两尺)的枫树。他走过去,用脚一踢,枫树被踢得摇摇晃晃。他干脆把枫树连根拨起,然后提着枫树来到打架现场。所有在场的人都被陈信的神力惊呆了!陈信气壮山河,大声喝道:“你们谁敢不听我说,我就用手中这棵枫树砸死谁!要听我说,我就把这棵枫树扔出去。枫树落在哪里,就以哪里为界线,大家都别争来争去,上游照顾下游,下游体谅上游,上下游互相帮忙,以后都不能打架。行不?”那些余干人齐声叫好。陈信随手一扔,那棵枫树被扔出一丈多远,稳稳当当扎进了泥土,犹如立地生根多年的枫树!自此,程家村和邻村以树为界,结束了多年的水利纠纷。余干老百姓为了感恩陈信,每年用手推土车送鱼几百斤到虎圩麻溪村。至民国时期,该村长者都吃过余干人送来的鱼。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余干程家村和东乡麻溪村至今还保持着友好往来。2006年,余干程家村修谱,派了两部小轿车、一辆大客车特意到麻溪村,请陈信后裔40多人做客程家,给每个麻溪客人发了一包上等好烟。而陈信后裔也包了礼金1000元支持程家修谱,把陈信的神迹载进余干县程家族谱,永久留传。笔者想,若有机缘,真应该去一次余干程家,实地考察陈信在那里的神迹。
陈贵旺老人还坦诚告诉笔者:陈信虽然勇武过人,但是不够精明。老人还不紧不慢讲古印证此说。有个聪明人故意逗陈信说:“听说你力气很大,能挟持几千斤重的石头,能挑几千斤重的东西。如果你能把一根稻草从墙内扔到墙外,我就服你的气。”陈信果然上当。一根稻草连续扔了10多次也没能扔出墙外,他羞得满脸通红,回到家中,唉声叹气。陈母知道后,开导儿子。陈信这才明白:重东西举得起,那是有力量。但力气再大,也无法把很轻的东西扔得很高很远。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正是因为陈信厚道,他才被奸臣所害。据说,陈信被贬后,皇帝发现自己错怪了陈信,就派人请回陈信官复原职。而奸臣却耍花招欺骗陈信说是回朝廷杀头。结果,陈信误信奸臣谎言,自跳古井,呜呼哀哉!奸臣最终以欺君之罪判处死刑,应验了恶有恶报。皇上深感愧对陈信,就赏赐陈信“金头”(用金子为陈信铸头),为防被人盗墓,真真假假给陈信盖了7座坟墓。
有关陈信的传奇故事,虎圩乡麻溪村民告诉笔者:“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笔者是第一次来该村,呆了两个小时,所得非常有限。午饭后离开村庄,突然想到:要是有心人、有缘人愿意努力挖掘,为陈信拍一部电视神话连续剧或者写一本《神人陈信》,弘扬陈信忠君爱国、侠肝义胆、古道热肠的神迹和思想,肯定会有观众和读者。只是,能为陈信写传记、拍电视连续剧的人在哪里呢?
但愿早日听到应该听到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