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处暑
文/张玲 河南
今日初伏交接时间,农历七月初一。4时33分迎来处署罕见“早处暑〞
老来说
早处署凉飕飕地,
晚处署日热得哭。
早处暑期三九暖,
晚处暑呀三九雪。
早处暑续秋老虎,
酷热秋虎不下山。
古今科学健康养生女性威力大学堂。
(于2025年8月23日下午5:33分写)
评张玲《早处暑》
这首《早处暑》以时令节点为核心,融民间俗语、气候观察与个人感悟于一体,语言质朴如话,既传递了关于“早处暑”的传统经验,又暗含对生活的细致感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烟火味。
一、内容:聚焦“早处暑”,俗谚里藏生活智慧
诗作开篇先点明“早处暑”的特殊背景——“罕见”“4时33分”“农历七月初一”,用具体时间与“罕见”二字凸显主题特殊性,让读者快速聚焦核心时令现象。中间部分以“老来说”引出四句民间俗语,是全诗的核心:前两句“早处暑凉飕飕地,晚处暑日热得哭”对比早、晚处暑的即时气候差异,后两句“早处暑续秋老虎,酷热秋虎不下山”“早处暑期三九暖,晚处暑呀三九雪”则延伸至后续气候影响(秋老虎持续)与冬季节气关联(三九冷暖),将传统气候经验直白呈现,易懂易记,是对民间生活智慧的生动记录。结尾“古今科学健康养生女性威力大学堂”虽稍显直白,却也点出诗作与养生、生活实用价值的关联,贴合日常观察与分享的语境。
二、艺术:语言通俗,情真意切
1. 口语化表达:全诗无雕琢之词,“凉飕飕地”“热得哭”“呀”等口语化词汇,如同日常聊天般自然,既符合民间俗语的传播特质,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来亲切不生硬。
2. 节奏明快:“老来说”引出的四句俗语,句式简短、对仗不苛求工整却朗朗上口,如“早处暑”与“晚处暑”的反复对比,让气候规律的表述更清晰,也形成了明快的节奏,便于理解和记忆。
3. 纪实感强:诗中明确标注创作时间(2025年8月23日下午5:33分)、地点(河南)、具体交节时间(4时33分),甚至点明“农历七月初一”,让诗作更像一篇即时性的时令观察记录,真实感与生活感突出,体现了作者对日常时令变化的细致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以辞藻取胜,而以“真”动人——真实的时令观察、真切的生活经验分享,将“早处暑”这一节气现象与民间智慧、日常养生结合,是一首贴近生活、实用性与可读性兼具的即兴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