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93

深切怀念父亲——沂蒙三线军工建设者
王丽华
在纪念三线建设与国营九七六厂(山东第一机械厂)建厂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格外思念并缅怀父亲。这几日我在家中翻出了父亲的不少物件——奖章、照片还有各类证件,像工作证、会员证、军工证书、离休干部荣誉证书,以及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证书等,每一件都藏着过往的痕迹。我忽然想起,之前姐姐翻看着父亲和母亲的老照片时,曾提议过制作一篇美篇,既方便我们时常缅怀父母,也能让子孙后代多了解先辈的故事,把家里的这份文化传承下去。所以今天我特意提笔,想把父亲从革命军人到投身三线建设那些年月里,零碎却难忘的往事记下来。一方面是留给后辈们,让他们知道先辈的经历;另一方面,也借这些文字,向所有为三线建设这伟大事业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先辈们,道一声敬意。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多年了,母亲也走了十多年,那些老照片和证件,记忆着父亲的成长,记忆着他为新中国而战和投身三线军工事业艰辛而光荣的历程。看着这些照片,心里满是怀念,既幸福,又酸涩。生活在物质文化都很丰富的当下,每到冬季送暖气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晚年生活。那时小区楼房没有暖气,自家也没有安装空调,每年冬天都要提前备煤和引火木块,哥哥辛苦地把煤块一桶桶提到楼上,母亲夜里总要多次起来看炉子添煤,就怕炉火熄灭,一冬天都睡不安稳。那个年代条件艰苦,父母操劳一生,却未能好好享福,实在令人心酸。感慨,若是经历了那么多艰苦岁月的父亲和母亲,能享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该多好啊!
父亲王宗君,自幼热爱学习,奶奶也全力支持。他曾说起,在县城里上学时,农忙时节同学们都回家务农,奶奶却捎信让他留在学堂坚持学习。空荡荡的学堂里只剩父亲一人,他依旧刻苦攻读,成绩优异,门门满分。这样的学习劲头,让他到部队里成为了文化兵。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被推荐到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化学兵学校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当时国家重视国防防化事业,父亲毕业后担任二十六军77师防化连连长,肩负重任。父亲在解放上海、福州战役中,随部队南下作战,南方潮湿,条件恶劣,长期劳累加上睡地铺,让他落下了风湿性心脏病,这也影响了他此后的军旅生涯。每次机遇来临,都因身体原因失之交臂,但父亲总是乐观知足。1957年,父亲在北京解放军胸外医院成功进行了心脏二尖瓣分离手术,医生预计他只有十五年寿命,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勇于面对病魔的精神,父亲又与病魔斗争了四十多年,也是医学史上的典例和奇迹,最终在非典时期,2003年5月3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7岁。

父亲在部队时的留影

父亲在企业时的留影
父亲是一个组织观念强,刚毅、正直,坚持真理的人。1964年4月,从部队转业任青岛化工厂保卫科长,并办好了全家落户青岛的申批手续。1965年5月,组织上找父亲谈话:“说国家需要大力发展三线军工事业,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你考虑一下,身体情况可以吧?”父亲听后也知道兵工厂建设初期条件一定很艰苦,虽然身体做过大手术,体质也不是很好,但是在战争中,枪林弹雨、流血牺牲都不怕,吃点苦还算什么?一切听从党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哪里去,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的号召,背起当年的军旅行装,就投身到了976厂的建设中,父亲1965年,在沂源县土门鲁山之阳的大山峪里,在省党政军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父亲和厂领导、全厂职工同志们一起,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终于建成了半自动步枪厂,实现了山东三线军工创业史上的第一个“四个当年”,976厂也成为全国小三线建设的榜样。让人痛心的是“那场运动”初期,父亲遭受少数人的迫害,但他威武不屈,坚守正义和对党的忠诚信念。最终,历史证明了他的正确,他用毕生的行动践行了对党的誓言,没有辜负党的培养。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无比骄傲,永远怀念他,他即是企业的好领导,也是我们心中最坚强最伟大的父亲!1971年3月,我们全家迁到了沂源县土门镇。最初,我们住在土门西山上那座石头干插缝的房子里;后来搬到了河东区的平房;到1982年,又搬进了河西区的楼房。
父亲话语不多,表面上看着有些严肃,对待工作却有着火一般的热情。自1965年5月来到鲁山脚下,他便全身心投入到九七六厂的初期建设中。最初,父亲担任机关支部书记,后来到宣传科任科长;1972年6月至1984年5月,他担任国营九七六厂工会主席。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解决职工的生活冷暖,还是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亦或是配合厂长推进生产,他都倾注了自己的智慧与全部力量。
1972年6月,父亲担任工会主席后,首先便考虑到单身职工的文化生活问题。那会儿厂里经费紧张,即便如此,他还是设法逐步在马场宿舍区建起了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和电视播放室,黄崖河东的平房区与厂部办公楼区也都装了电视,供职工们观看。之后,他又根据职工的需求,多次到外地联系厂家,集中购入一批电视机供大家购买。但厂区四面环山,电视接收信号差,画面总是不稳定。为了改善收视效果,父亲不顾自己身体虚弱,和同事们一起爬到山顶实地考察,最后选定在通往朱阿的道路左侧、小么山顶的位置,建起了一个电视插转台。当职工们终于能看上清晰的电视时,父亲的心里也满是欣慰。
父亲做工会工作,向来把职工的需求放在首位,总用心帮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厂里机修车间的郝增喜同志,是位年轻的电焊工,参加工作没多久就出了安全事故——乙炔桶爆炸,导致他头部严重受伤。虽经手术治疗,可还是没法自理,手脚活动不便,连说话交流都受了影响。怎么帮扶郝增喜同志,成了厂里,尤其是厂工会的一桩心事。父亲常和同事们买上慰问品去他家走访看望,及时了解他的身体恢复情况和生活里的难处。一开始,郝增喜是由他五十多岁的父母从老家过来照顾生活、陪他做康复治疗的,但这对年轻的郝师傅和年迈的老人来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琢磨了许久,想出个主意:给郝师傅在农村找个对象,之后帮着办理农转非,再安排个适合照顾郝师傅和家庭的工作。他跟厂党政领导一碰头,大家也都觉得这主意不错,能操作。靠着大家一起出力,一位贤惠的妻子走进了郝增喜的生活,一直陪伴、照顾着这位遭遇了大不幸却也有幸被关怀的职工。如今郝增喜师傅住在日照,儿孙绕膝,日子安稳。
当初帮郝师傅促成这段美好姻缘,这事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与祝福。后来在省军工系统工会的年终总结会上,父亲讲了这桩帮扶解困事例的来龙去脉和圆满结果,不仅得到了省军工局领导的表扬,还收获了各三线厂工会同志们的称赞。军工局领导还就这个事例,号召各三线厂向九七六厂工会学习。工作时的父亲就是这样,投入又热情,脸上却总带着严肃认真的神情。那会儿姐姐和郝师傅同住鸳鸯楼一楼,她见父亲去看望郝师傅好多次,就跟父亲说:“爸,您去小郝家都这么多回了,咱离这么近,您就没一次来我们家看看?”父亲只说:“去看小郝是我的工作……”唉,姐姐望着父亲的背影,心里满是失望,暗自想着:父亲的脑子里,怕是全被工作占满了。
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父亲,工作思路也总跟着时代走。到了80年代,沉寂多年的旅游业开始悄然兴起,他心里渐渐有了个想法:组织职工去泰山看看,让大家领略祖国的山河之美与人文历史,既丰富三线职工的文化生活,也能更好地激发大家爱厂爱岗的积极性。那会儿登泰山不收费,也没有旅行社能提供服务,凡事都得自己张罗。为了把这次旅游登山活动组织好,军人出身的父亲拿出了迎接战斗的架势——沿途线路、旅游景点、所需时间,就连最佳观日出的时刻和各项安全措施,都做了详细的了解与准备。他和同志们一起制订了“五一”集体登泰山的方案,也得到了厂党委和行政领导的支持。
1981年4月29日,父亲先和工会干事于林荣、团委书记王宜仁、医院大夫李俊书以及司机孟师傅一起去“侦查”。到了30日子时,职工们在厂部车队处排好队,有序上了车——车厢里早已铺好了崭新的苇席,还拉好了安全缆绳。就这样,十辆解放大卡车满载着兴奋的职工,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经过博山区、莱芜县,翻山越岭间,车厢里的欢声笑语就没断过,不知不觉便到了泰山脚下。职工们下车后,一溜烟往登山道上跑,而不顾劳累的父亲早已在中天门等着大家。看着职工们你追我赶的高兴模样,父亲也满是喜悦。那年我正在军工技校读书,刚好在厂里实习,得以亲历这场活动。也正是在那时,我看到为工作操劳的父亲,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父亲同一起去泰山的工作同志合影
三线建设的年代里,因特殊的使命与行业特性,企业在大山中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小社会。而作为“职工之家”的工会,为丰富职工家属的文化生活做了大量工作——周末放电影、节日文艺演出、歌咏比赛,还有春秋季的田径运动会,以及乒乓球、篮球、拔河等各类比赛,父亲对这些活动始终格外支持。他不仅做好各单位的协调工作,还调动有特长同事的积极性,组织大家参加省军工局系统和沂源县地方的相关赛事,每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尽管父亲因身体原因,多次在工作岗位上病倒,却总又一次次重返岗位,继续埋头工作:为职工维护权益,走访慰问受灾家庭、困难职工以及在农村家中休养的患病职工,安排有皮肤病的职工去临沂汤头疗养院疗养……也正因如此,他深受广大职工的敬佩与尊重。
父亲是九七六厂建厂初期,从繁华青岛来到沂蒙山参加三线军工建设的军转干部,1984年5月在九七六厂办理了离休。那期间,他曾有过多次调出的机会,就连离休后可带一个子女到省城济南安置的机会,也都被他放弃了。他说:“我这辈子就在九七六厂了,山沟就山沟吧……”他这般选择,只为能和那些一同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早已结下深厚情谊的老同事、老职工们待在一起。后来依照国家政策,他于1997年1月随九七六厂统一搬迁到了山东日照。
父亲是党和国家培养的干部,也是企业里的优秀干部。他从不用职务之便为家属子女谋特权,对我们姐弟三人的教育格外严格:不许我们的言行在职工家属中造成不良影响,要求我们在自岗位上干好干精、成为受称赞的人;还叮嘱我们生活要节俭,要以报刊电视里的模范人物为学习榜样。 就说一件小事吧。在七十年代看电影时,由工会安排放电影的同志去沂源县文化局取片,去拿什么片?考虑在哪个场地播放?自然也是由工会来安排了。看电影得自己搬板凳,不少人为了占好位置,会提前把板凳放好,甚至划线占地儿。我见别人这样,也跟着去了,父亲知道后狠狠批评了我。我起初不服,辩解称有其他领导家属也这么做,又不是我先开始的。可父亲态度严厉:“人家去你也不能去,就是不能去。”见他如此认真,我没再作声,从此也再没去占过位置。连这点事他都不允许,其他事就更别想有特殊。那时我不太理解,父亲为何对我们如此苛刻严谨。如今我们已步入花甲,回首往事才明白,他的做法始终是对的。党培养了他,他便一心向党、一心为人民。身为企业干部,他从不搞特殊化,不占企业半点便宜,用心维护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做一个严于律己的规矩人。父亲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影响了我们的一生。如今,我们也正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品格传承给下一代。无关成功与否,只要我们一直努力就好。
父亲向来淳朴,从未主动跟我们提起过自己的工作成绩、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或是一次次的进步与晋升,更别说炫耀了。直到他辞世,我们守着他那覆盖着鲜红党旗的遗体时,才从组织口中听到了他革命一生的历史与评价。父亲的生平里写着:“他是建国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的优秀国家干部。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忠心耿耿,无私奉献,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部队建设、国防建设事业和企业发展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父亲不仅在工作中是位好领导,生活里也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是我们心中的好父亲。他虽已离开,但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是我们一生要学习的榜样。他用行动诠释了三线建设中“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核,也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三线建设不仅是国防战略的重要布局,更是一代人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的历史丰碑。在三线建设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缅怀父亲,更借此向那个时代里无数默默奉献的三线建设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父亲和工会同志们的合影

父亲同九七六厂的全体工会代表合影
(部分资料提供:由姐姐,王美华,原九七六厂职工。哥哥,王新建,原九七六厂职工。)
2025年8月20日

作者简介: 王丽华,女,61岁,汉族,中共党员,原籍:山东省龙口市,1982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国防军工技校,1982年7月~2007在国营九七六厂(山东第一机械厂)工作,军二代,2009年退休。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