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鲤跃渊窥天命 浊浪翻空证禅心
出双岔镇东行三十里,忽见烟波浩渺。原是到了云梦泽畔的渔村——白浪圩。时值禁渔期,本该休养生息,湖边却锣鼓喧天。无数百姓抬着三牲祭品,正往龙王庙去。
济公扯住个老渔夫问讯。老翁顿足叹道:“作孽啊!新来的县令信了妖道谗言,说要用童男童女祭龙王求雨!今日就要把刘寡妇家闺女沉湖!”
济公眯眼望去,但见湖面浊浪翻涌,隐有腥风扑面。掐指一算,忽然冷笑:“什么龙王作祟!分明是条得了气候的恶鲶作怪!”
径自闯到祭坛前,正见个黑袍道士挥舞桃木剑,念咒烧符。八抬大轿里坐着胖县令,连连拍手:“好!好!快请龙王显灵!”
济公突然跳上祭台,一把抢过道士的符纸塞进嘴里,嚼得津津有味:“咸了些!不如和尚的臭豆腐下酒!”
道士大怒:“何方妖僧!敢扰法事?”举剑便刺。
济公破扇轻格,那道土竟原地转了三圈,道冠歪斜。百姓哄笑中,济公指着湖心:“尔等拜的龙王——可是条三丈鲶鱼精?它左眼是否瞎了?”
道士脸色骤变。原来月前他作法钓鲶,反被咬伤左目,遂心生毒计,谎称龙王索要童女,实则是要将女娃喂鲶鱼以报私仇!
济公朗声道:“真龙布雨润苍生,岂食人间血食?尔等看——”说着将葫芦中酒泼向湖面。
酒落处,湖水忽分两半!但见一条巨鲶正在水下翻腾,左眼果然是个血窟窿!它张口欲噬祭品,济公却早将童女抱到安全处,反手抛出一块馊馒头:“孽畜!尝尝和尚的素斋!”
那鲶精竟真跃出水面吞下馒头,突然痛苦翻滚起来——原来济公在馒头里裹了雄黄药粉!
百姓惊惶四散。胖县令吓得跌进轿底。道士见事败露,欲趁乱逃走,却被济公用草绳绊倒,捆了个结实。
济公对巨鲶喝道:“修行不易,何苦造杀孽?今日和尚替你消了怨气,去吧!”说着念动真言,指尖金光点向鲶精左目。那血窟窿竟愈合如初!
鲶精沉浮三匝,忽然口吐人言:“谢圣僧点化!小妖原是前朝放生金鲤,因渔网伤目积怨成魔...今蒙恩公治眼,愿镇守此湖保风调雨顺!”说罢潜入深渊。
顷刻间云开雨降,甘霖普济。百姓欢呼跪拜。
济公却揪起胖县令:“父母官不知爱民,反信妖言害命——该当何罪?”又对众人道,“此湖今后禁渔三年,可保年年有余。至于这县令...”突然朝他官帽吹口气。
那官帽竟变成个鱼篓扣在他头上!济公大笑:“戴罪之身,不如回家卖鱼去也!”
胖县令羞惭而去。后来果真辞官贩鱼,成了个公道商人。
是夜渔火点点,刘寡妇携女跪谢。济公从湖中钓起尾金鲤相赠:“煮了吃罢,保你母女三年衣食无忧。”
母女拜谢而去。小童忽见济公悄悄朝鲤鱼吹口气——那鱼鳞竟变成金叶子落入母女米缸!
月光洒满湖面,济公踏浪而歌:
“金鳞本是凡间物,一念慈悲便化龙—— 莫道官清不如水,须知民命大过天!”
歌声荡处,湖心升起彩虹,隐约见金鲤跃空三摆尾,化作金龙遁入云端。
(第五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