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鬼秤欺心戥福报 真言点破换人间
离了白浪圩,渐入江南繁华地界。这日来到嘉兴府,但见运河舟楫如梭,市集人声鼎沸。济公摇着破扇在人群中穿梭,忽被一阵哭嚎吸引。
却见米市前,老农瘫坐在地,对着空米袋捶胸痛哭:“天杀的鬼秤!整整一石米称成八斗啊!”对面米铺掌柜冷笑:“穷疯了吧?我这秤是官府验过的‘良心秤’!”
济公眯眼望去,那紫檀木秤确镶着官印,但秤杆暗藏水银机关,称物时稍斜便能短斤缺两。掌柜见济公打量,怒道:“疯和尚看什么?莫要碍生意!”
济公也不言语,忽然抄起秤砣掷向空中:“既是良心秤,让老天爷称称你的良心!”那秤砣竟悬空不落,滴溜溜转着泛出黑气。
百姓哗然围观。掌柜脸色发白,强自镇定:“妖...妖术!”
济公大笑,从破钵抓出把米撒在秤盘上:“来!称称这米有几两福德?”秤杆突然自己跳动,秤砣滑到“十恶不赦”处便不动了。
众人惊疑间,济公用扇柄敲敲秤杆:“孽障!自己说骗过多少人?”那秤竟发出凄厉哭腔:“我冤啊!是张掌柜逼我吞了水银...”
原来此秤本是百年老秤,被掌柜强改机关。每缺一斤,秤魂便受一分煎熬,如今已怨气冲天。
掌柜吓得魂飞魄散。济公厉声道:“欺心秤称得出来米重,称不出你折的寿数!”说着朝秤吹口气,秤杆裂开,水银滴滴答答流出,落地竟变成血珠!
突然狂风大作,秤砣凌空砸向掌柜额心——却轻如羽毛般贴住。掌柜惨叫抱头,额上显出“欺心”二字黑印。
济公叹道:“这印记,今后你卖米少一两便深一分,直到刻骨铭心。”又对老农道,“老丈莫哭,你的米在彼处。”破扇指向米铺后院。
官差闻讯赶来,果然在后院搜出暗仓,藏着的全是缺斤短两的“鬼米”。更揪出本黑账,记着三年间坑骗五千余人!
百姓怒不可遏。济公却道:“莫急罚他——先让鬼秤称称该还多少!”说着将掌柜按在秤上。
怪事发生:那秤砣自己滑动,停在“倾家荡产”处。济公点头:“甚好!便按秤示:一、散尽家财补偿受骗者;二、每日扛真义秤巡市三月;三、余生熬粥济贫。”
掌柜磕头如捣蒜。济公又朝鬼秤念偈:
“百年秤魂困痴顽
今日脱却骗人关
化作公平正义尺
永镇江南米市安!”
那秤忽然金光大作,变作一杆铁骨铮铮的新秤,自动飞往府衙门前悬挂。后来但凡有奸商经过,此秤便自鸣警示。
夕阳西下,受骗乡邻皆领回补偿。老农捧着双倍米钱,颤巍巍问:“圣僧啊,那掌柜额上字...”
济公微笑:“等他真心悔过,字自会消退。若不然——”忽听远处惨叫,原来掌柜偷藏银票被义秤发现,额上“欺心”二字已渗血入肉!
济公摇头踏歌而去:
“鬼秤称米称不完
良心称重称苍天
莫道欺心能瞒世
额头字迹是明鉴!”
自此嘉兴府市无二价,那杆义秤百年后仍悬在城楼,夜半常闻金铁交鸣,似在为人间称量公道。
(第七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