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四度忆流年
8月23日,周六,恰逢农历七月初一,处暑便在这般悄无声息中叩响了时节的门扉。
暮色轻笼大地,华灯似星辰坠地,次第点亮,在天际晕开一片朦胧的光海。静坐于商州丹江之滨,晚风裹挟着江水的清润拂面而来,耳畔是流水潺潺,如私语呢喃;眼前是波光粼粼,似碎金跃动,满身倦意都被这沁人的惬意温柔拂去。
处暑之“处”,承续古意,原是“止”的意涵,默默宣告着暑热的行将落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寥寥数笔,便将时节流转的韵律道得通透。今年的天公格外执拗,雨水吝啬如珍,酷热却如影随形,几番攀至40度以上的极端高温,令人备受炙烤。所幸近日几场雨丝飘落,虽算不上丰沛,却也如甘霖般浸润了干裂的土地,稍稍缓解了旱情,让大地得以喘匀气息。
此次算来,这已是第四次与商洛相逢。初次到访是1999年11月,为堂侄黄平接亲而来。侄媳的出阁宴落罢,我们随送亲的四五辆轿车一路向西。彼时沪陕高速尚未贯通,车子在秦岭梁上蜿蜒盘绕,不知绕过多少道弯,穿过多少座隧道,唯独那“牧护关隧道”五个由程安东省长亲笔题写的大字,笔力遒劲、风骨凛然,在记忆深处烙下了清晰的印记。傍晚时分,将新娘子莉莉“寄放”在武功宾馆,第二天早晨,我领新郎官黄平及接亲队伍从宾馆娶回侄媳妇,在村子大摆宴席,婚礼举办得热烈而简朴。
第二次踏足商洛市,是2010年正月十二,为办理驾照而来,行色匆匆如一阵风过,未曾来得及细细品味这座城的独特韵味。
第三次抵达商州,约莫是2019年前后,具体的时日已在时光的流水中渐渐模糊,记得与堂侄一家傍晚吃了火锅,次日早上吃了早点,便乘车返回,只余下些许浅浅的轮廓,静静藏在记忆的褶皱里。
秦岭最美是商州。商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陆抬升的那一刻起,秦岭就开始了它漫长的演进,成为古老地质变迁全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高耸于华夏大地中央的秦岭山脉与独特的纬度相遇相生,造就了南北迥异的山水形质。季风带来的丰沛水汽,越高山降甘霖,聚溪流汇河湖,涵养着长江、黄河等广阔水系,耸起润泽八方的中央水塔,由此孕育了万物生灵,凝聚了矿物珍宝,潜藏了神秘的基因密码和永续利用的资源宝库。
秦岭是中国之中,定鼎之尊;是地理学的中央山脉、中华地理和自然标识;是地质学的世界地质博物馆;是生态学的中国森林宝岛、中央绿肺、腹心水塔、野性天堂、自然课堂;是生态伦理学的中华父亲山、中国生态命门;更是文化学的中华祖脉、中华脊梁、中华精神标识。
它左揽黄河、右牵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和成长,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信仰,存储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命运历程,守护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国家未来。从秦岭向世界,曾经融汇贯通人类文明的古老丝路,正在秦岭脚下再现“一带一路”华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汇聚中国力量。
午饭后,我们参观了由贾平凹先生题写的秦岭博物馆。这是近年来商洛市投资5.5亿元兴建的一座集科普、标本展览、历史陈述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体。
晚饭是小儿子选择了一处深胡同里的山阳大烩菜,条子肉、排骨、小酥肉、肉丸子不少,土豆粉条、白萝卜、红萝卜、豆腐、白菜等相当丰富,让人垂涎欲滴,80元一大盆烩菜,物有所值,吃得舒服。武功县城若有一家这样的美食店,各路食客一定纷至沓来。
写于2025年8月23日晚悦豪酒店
[作者简介]
黄振涛,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学任教10余年,在检察机关工作40年,热爱文字,退休后,在文学平台常发表诗歌、散文。作品自然清新,文风简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