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墨吏巧造冤狱案 佛心照破镜中天
这一日,济公行至金陵府。但见府衙前鸣冤鼓破败,石狮眼角竟有血泪痕迹。忽有老妇拦轿喊冤,却被衙役推搡在地:“疯婆子!赵大人断的案岂容置疑!”
济公扶起老妇,得知其子被诬盗官银,屈打成招判了斩刑。三日后便要问斩。掐指一算,那“被盗”官银实为知府赵文奎监守自盗,嫁祸于人的毒计。
是夜,济公潜入大牢。见书生遍体鳞伤,犹在血书冤情。济公叹道:“痴儿!墨吏心黑,岂容你辩白?”取葫芦酒灌之,伤处立愈。又授计曰:“明日公堂,你且如此...”
次日公堂,赵知府扔下签牌:“人赃俱获!斩!”突然堂外狂风大作,公案上状纸纷飞——每张都显现血字“冤”。济公摇扇而入:“大人,鬼喊冤哩!”
赵知府惊怒:“妖僧惑众!”却见济公朝“赃银”吹气,银锭竟变作账本,清晰记录着知府贪墨明细。更要命的是,每锭银子都发出冤魂哀嚎!
原来赵文奎为掩盖罪证,已将真账房沉井。济公破扇指地:“苦主何在?”井中突然爬出个湿淋淋的文士,手持真账本!
铁证如山,赵知府瘫软在地。突然他官帽飞起,露出头顶戒疤——竟是二十年前金山寺逃僧,因贪财还俗买官!
济公厉声道:“昔日逃戒僧,今朝墨吏官!你可知地狱最下一层专烹污衣人?”说着挥扇,公堂地面裂开,现出油锅景象。赵知府吓破苦胆,当堂尽数招供。
冤案昭雪时,满城百姓跪拜。济公却将知府官服化作百衲衣:“既恋红尘,便穿红尘。”那贪官被发配边关,终身穿着补丁叠补丁的囚衣。
后来金陵府衙翻修,掘出十八具冤骨。百姓将衙门改作“照胆堂”,悬镜铭文:
墨吏巧造冤狱案
佛心照破镜中天
须知堂前三尺铁
不如心头一灯明
(第十六章 完)
第十七章 痴书生错认前生缘 慈航渡尽今生债
离了金陵,渡江北上。见扬州瘦西湖畔,有个书生日日对株牡丹饮酒泣血:“娘子!等我与你同去!”原来他坚信牡丹是亡妻转世,竟要掘花殉情。
济公掐指一笑:“痴儿!你妻明明尚在人间!”原来书生妻三年前被拐卖,他思念成狂生出妄念。
济公带他直闯盐商府邸。那盐商正娶第九房姨太——盖头掀开,竟是书生妻!她泣诉:当年被拐后辗转至此,假意顺从只为求生。
盐商暴怒纵犬咬人。济公将酒肉包掷出,恶犬争食后竟反扑主人!又指盐商笑道:“你前世是屠户,欠她三百刀;今生强娶,又添一孽。”说着扇出幻象:盐商前世持刀追杀白狐(妻前世),血光淋漓。
盐商骇然跪地。济公道:“债须偿,但不必偿命。”取来算盘一拨:“三千两赎身,三百石济贫,可抵半孽。”又对书生妻:“你是愿归,还是留?”
女子坚定走向书生。盐商突然吐血,胸前现出三百道红痕——前世刀债今生了。
夫妻跪谢时,济公已踏波歌曰:
痴书生错认前生缘
慈航渡尽今生债
莫向空花觅旧影
眼前人是心头月
后来夫妻在瘦西湖畔开茶寮,专供路人清茶解渴。那株牡丹被移栽茶寮前,年年花开并蒂。
(第十七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