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看人道和天道
作者/刘斌
经典人道
夫幼智之人,在于童齿,皆有端绪。故文本辞繁,辩始给口,仁出慈恤,施发过与,慎生畏惧,廉起不取者也。《长短经知人》
译文:
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未成年时就可以通过一些表现看出来。文才好的因为掌握的词汇量大,辩才好的始于口齿灵俐,有仁爱之心出于善良同情,大方好施源于经常主动分享,处事谨慎是因为心有畏惧,品行端正的(年幼时)就不会拿别人的东西。
这段文字出自唐代赵蕤的《长短经·知人》篇,主要阐述儿童智慧发展特征与教育方法。
童齿阶段:儿童智力发展已有初步逻辑(“皆有端绪”),需通过语言表达(“辩始给口”)、道德感化(“仁出慈恤”)、行为规范(“慎生畏惧”)等方式系统引导。
教育方法
文本辞繁:强调经典文献的积累,通过繁复的文本训练奠定思维基础。
仁慈施与:以慈爱之心实施教育,避免过度惩罚(“施发过与”)。
慎畏廉明:培养敬畏规则意识,从拒绝不当行为(“廉起不取”)中树立品德。
感悟天道:
就算是小孩子,也能藉着他的行为,辨认出他的作为是否纯洁正直。
训练孩童走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只有小的时候受过正确的教育引导,长大了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