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洁
主播:落地生根
制作:一米阳光
读蓝雨诗集《琐碎之蓝》我们仿佛能用这样的蓝,定义生活和诗意碰撞的细碎,仿佛风掀长裙处,摇动起一片辽阔的花开,仿佛随手轻拂一小朵蓝,就会碰碎阳光。仿佛有那么多诗意的瞬间,藏在屋子里、口袋里、帽子里、镜子里、风里、檐前的流水里......

蓝雨——是雨滴幻化的蓝色小精灵。是剔透的蓝晶片。是叶尖滚动的一粒蝶梦。是周庄软语揉碎的时光。是十七岁的懵懂眼睛看世界的诗心。是以诗的语言表达万物可爱。是岁月之河的流淌,时间内部的风铃,幻化出花朵,溪流和一次次生命的远行和回归。用岁月的沧桑滋养一个女人一路走来,落寞的,困境的,喜悦的以及收获和幸福日子里的小确信。用分行文字,让诗成为琐碎生活的日常。让日常生活的琐碎成为笔下不倦的勾兑。《琐碎之蓝》,一位中年女性笔下反复流淌出来的琐碎,便是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对抗的,共处时的语言记录。诗便与人发生了相互纠缠不清的关系。当这种语言习惯以诗意语言呈现时。诗,仿佛是一个人生命中生长出来的语言藤蔓,不断地构建起自己独有的,属于一个人的心灵时空舱。在蓝雨自己独有情感空间站,不断地储存,不断地索取,不断地让庸常的自己和高贵灵魂对话。如《行走之诗》中写道:“在人声鼎沸的人群/仿佛游走在一片孤寂之地/一天/又快过完了/先睡一觉/然后醒来/然后写一首诗/心情就好了大半”一种庸常生活的常态,从一个人的孤寂到写一首诗结束,此时的诗人,以自我慰籍的方式,让一首诗安抚孤独和百无聊赖。当诗就像一日三餐一样,成为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时,写一首诗就像母亲为婴儿吟唱小夜曲。那么温暖地让心灵有了归宿,安静和踏实。诗,此时是自己为自己弹奏的一曲吟哦。又比如《昨夜》“昨夜/我的诗,写了一大半就睡着了/夜深忽梦少年事/心底的城南开始长出旧时的野草/也有一些花/顺便悄悄开了”。依然是这种日常生活,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梦里的城南旧事,是梦里的事吗?旧事的野草,一些花,悄悄开了。它们是什么呢?此时,我可不可以把它想成是青春里那颗暗自蠢动的春心?显然是可以的。一个女人的小小心思,举于多情的,感性的,思念的这种笔下诗之以情的表达,是诗行中隐藏的秘密。再比如《偶遇》“一个人逛街/偶遇几件手工陶瓷/店铺挺小/虽简陋/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艺术氛围/挑选一件小件陶瓷碟/又拿起另外一件,细看/每一件都喜欢/每一件都可以酝酿出一个故事/或者去酝酿一首小诗”。此时,我突然发现有与读蓝雨这些小诗的共情,这些小小的心思,小小的爱好。我也喜欢小件陶瓷,喜欢把这些小喜欢带回家,一个人能陶醉其间好久。蓝雨的《琐碎之蓝》也许就是因为在这种琐碎中获得一次次自我诗意的陶醉,从而让这种小小的喜欢和诗意融合一起,填补着日子里的空格。一个小女子的诗意,从这种貌似很平常的日子里,在她的心里滋长,她把这些每一种每一种小小的心思,积攒成诗,就像她的名字——小花一样。诗就是开在她生命中一小朵一小朵蓝,慢慢地,在岁月里奔涌成浪,大海一样深邃的蓝,草原一样辽阔的蓝。走近时,依然是星星点点,回望来路,铺满在阳光之下的,是她这么多年笔耕不辍的与诗同行。

蓝雨笔下最契合她个性的是——一个“碎”字。“日子,有琐碎浸染的蓝、一件碎花棉麻裙子、内心深处那些没被琐碎的诗意,开始一点点呈现出来、梦里总有一块破碎的剥离、我的心碎,不会无缘无故、月下与你一起端坐于泥土香味的碎小时光里、我发现岁月里埋藏了诸多不可言说的琐碎、读一本《破碎故事之心》拳王的内心到底如何被现实破碎/一起破碎的还有我/在这一季的寒冷里,我急于读出/这部小说的破碎如何寻出自救/我相信自己/或早或晚,总会寻找到那束光/让破碎不再破碎、好对时候我都把日常和琐碎/当诗来写、一直以来的疲惫与不堪/都来自于心底的琐碎与俗念/与放不下、抚摸着碎石墙上/镶嵌的小小黑陶罐/我又流泪了。”纵览《琐碎之蓝》之中的所有“碎”,让你突然觉得,蓝雨笔下的碎,并非破碎。而是一种凌驾于诗意之上的“灵”。像一枚钻石一样,只要给一点点光,就闪耀出亮晶晶的光芒,晶蓝的棱角面是那么纯粹而干净,耀眼却不刺眼。像一个人衣着艳而不俗。像一个人的品行,霸气却不蛮横,像一个人的才华横溢,内敛而不张扬。这碎,是生命中小我的碎,是时间的小碎片。她把这些小碎片时光,拾起,缝补,予以诗意的光芒。从而,让她的诗,和她的人发生各种关系,完成了诗者仁心的写作所有过程。就像她自己在《后记》中写道:我承认,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子,小心翼翼地爱,小心翼翼地写。以自己的“小”感知着世界的“大”。“碎”就是“小”,就像一种“以卵击石”的勇气。就像笔名蓝雨和实名小花一样,不断地在她生命和诗歌之间纠缠不清,完成了人如其名,诗品如人品的历练和考验,涅槃于人们面前。
蓝雨笔下的诗,大部分是发生在日子里的日常生活场景。诸多为春夏秋冬,以秋最浓。亲情以爱人,儿子,女儿,母亲父亲,外婆的围绕。友情提示,爱情的仿佛只是偶然的梦见。大部分是一个中年女人失落和忧伤的一颗小心心。唯独有一首写她自己,这让我感觉,作为女性,当以母亲的身份在诗中出现时,这首《胭脂杏》“此刻我只是路过/只是想写下/一棵杏树的开花/一棵红杏的羞答答/我一直写不好/生活中的酸汁/而对于那小计量的甜/我总是情愿/留给我的孩子”。从诗的理性层面说:让我感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生命感受,完成了一本诗集与个人生命息息相关的情感。诗,就从可说的层面推及至可感的层面,由具体上升至形而上的抽象。最终,遵于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独有的感知性,感情的真挚,克制的语言,让诗行内部的张力有了一种力量。她在她所谓的“诗歌低音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美学语言脉络”。把内心纯真的爱,对世界的态度,以及生命的节奏表达出来。
“飞花轻似梦,梦亦非梦”。可谓,一生所爱,万物有灵。生活和写诗是一件事,是一辈子的事。蓝雨用笔尖,轻悄悄地写生命过往的记忆,写细碎可爱的时光。写一堵不愿穿过去的墙,写不愿从心底生长出来的杂草,写心可抵达的远方......
2025.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