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8月23日
千岛日报刊登池朝兴 刘兰玲等人文章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诗歌2首 作者:池朝兴
2025年8月21日
不忘“九一八”
文/池朝兴
松花江的波光还在喉间哽咽
三千公顷大豆低垂成悼词
煤脉在地下拧成铁青的筋络
高粱的火把彻夜燃烧在云层之上
那个用留声机播放安魂曲的夜晚
铁轨在柳条湖把自己折断成借口
北大营的钢枪在枪套里生根
月光被刺刀挑破
淌出1931年的寒霜
流浪!流浪!地图蜷缩成纸灰
雪野拖着长长的裹尸布
城门柱上楔入冒烟的告示
——膏药旗吞下整片黑土地时
青天白日徽章正在褪色
但地火在冰层下搬运钟声
学生把《松花江上》焊成箭簇
当少帅的泪砸进西安全城的胸腔
华清池的枪声便顶住了历史的脊椎
如今大豆仍在风中书写编年史
每颗豆粒内部坐着未降的旗
矿脉持续在深暗处行军
而江涛日夜冲刷着旧伤疤
把九月碾成永不结痂的警铃
卢沟桥的月光被锻造成铁
文/池朝兴
石狮忽然睁开第五百只眼睛
永定河在底片里泛起钢板的反光
失踪的刺刀在谈判桌上发芽
七月七日的蚕 啃穿了宛平城的桑叶
那些弹孔仍在城墙的视网膜燃烧
像未闭合的证词 持续吐出
1937年带有铁腥味的麦芒
而桥墩的韧带猛然绷直
拒绝让出通向华北的脊柱
枪声撕破蚕食的薄纱时
二十九颗星辰跳进战壕
用锁骨抵住倾斜的地平线
血浸透沙袋 长出根须
在刺刀丛中结成新的长卷
延安的电台将月光锻造成铁
黄河在麦克风里改道奔流
所有方言在通电中熔成同一把剑
——宛平城楼那盏不灭的灯
正把十四年长夜烫出窟窿
现在石狮依然保持冲锋的弓形
每道刻痕仍在收集雷鸣
当访客触摸凹陷的岁月
整座桥开始振动
在混凝土深处
五百副肺叶同时吐出怒吼
而永定河底的子弹壳
渐渐长成莲藕的孔洞
每年七月 总有无名的白花
从铁锈里攀出
朝着北平 现在的北京 静静绽放
【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及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等。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家平台主编,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海珠区作协、荔湾区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