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学 的 悲 鸣
文/张念生
闲暇之时,多以品读美文度日。偶发感想,提笔将肺腑之言流于笔端。爱屋及乌,常览文坛逸闻趣事。近日,两则新闻,引我沉思。
其一,国家顶流报刊刊登有偿文章。2025年6月24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2025年第一号公告,内容是中央部门(单位)2024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的审计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22年至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下属的《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文艺报》社,竟以出版增刊等方式,有偿刊登文章,涉及收费281.85万;中国作家协会下属《中国作家》杂志社,未经批准,开展一项评奖活动,并向赞助企业收费655万元。
其二,文坛惊现抄袭群像。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蒋蓝,发表其撰写的有关苏东坡的文章,先后和公众号、郑培凯、朱文建、奉友湘等人文章,四次多处有“异曲同工之妙”。青年作家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被法院判定,抄袭了庄羽的《圈里圈外》。安徽省作协副主席李凤群发表的中篇小说《天鹅》,被指涉嫌抄袭《简·爱》译本。号称“清华才女”的蒋方舟,其散文、随笔、评论和小说,都被人发现抄袭。更令人惊诧的是,著名作家李国文曾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被人发现,系模仿今天隶属白俄罗斯的原苏联作家沙 米亚金创作的长篇小说《多雪的冬天》。还有被多位文坛大佬力捧的“青年才俊”,焦典(莫言弟子)、孙频(阎连科弟子)、丁颜(余华弟子)等均有抄袭作品发表。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原本以为,身边的食品催熟和药品造假之类故事不断上演,是利欲熏心商人所为,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一度曾固执且天真地认为,世间总有一块清净之地,不曾被世俗喧嚣所污染。比如文坛。然而,上述两则新闻,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文学公然被亵渎,被低俗,被交易,被市侩。过去也曾有耳闻,某些企业性质不太入流的报刊,因为经费匮乏,偶发付费文章,以此维持经营。虽说不光彩,倒也能理解,此状实属无奈之举。
然而,堂堂《人民文学》、《文艺报》、《中国作家》等刊物,却悍然增刊,有偿刊登文章,收取企业赞助费,且数目以百万计。此两刊一报,乃中国文学界顶流刊物,一方面拿着国家的经费,另一方面又悄然进行创收,这究竟是何原因?这是国家顶流文学刊物该做的事吗?估计全国人民,无一人能理解和原谅他们!
顶流刊物端着国家“金饭碗”,却要付费用稿,企业赞助,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单位的领导,面对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大环境,忘却初心,追逐利益,于是乎,不甘寂寞,不甘清贫,靠刊吃刊,利用自己手中可发稿能扬名的权力,千方百计捞钱谋福利,极尽物质享受,把神圣的文学,当作发财的利器。
抄袭,是千百年来文人最为不齿的行为。像蒋蓝这等抄袭者,身为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特聘导师,文学专业从业者,居然“一而再、再而三”被读者指出,存在鸡鸣狗盗式的“窃书之举”。其余如李凤群、郭敬明、蒋方舟等人,不是借鉴或引用,而是堕化成一种毫无底线、毫无节操、玷污神圣文学的搬运行为。茅奖获得者李国文,其模仿的苏联小说《多雪的冬天》,1972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引进国内,推出中文版本。在那个书荒年代,苏联作家沙米亚金创作的这部长篇小说,曾给无数中国读者带来了非常惊艳的阅读体验。据说李国文痴迷此作,曾将其研读至熟烂于心,许多段落能倒背如流。因为钦佩,最终在《冬天里的春天》中,将其改头换面,据为己有。文学创作是一项极其艰辛的脑力劳动,绝无捷径可走。不可否认,文学有传承和弘扬功能,允许作家在继承古今中外优秀作家创作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但一部长篇小说的结构、情节、人物和环境等,被大量模仿,甚至达到了几乎抄袭的程度,这还是创作吗?这是对所有热爱文学读者情感的严重侮辱和践踏!
抄袭之风一日盛行一日,我思忖,不外乎有以下考虑:一是急于出名。好名声坏名声先造影响。再说时下艺术领域奉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纵使有人发现抄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乏有人为自己辩白,说“文无定法”,天下文章一大套,雷同只是偶然,绝非有意为之,时间稍长,蒙混过关,不了了之。如此一来,影响力有了,“流量”大了,“眼球”多了,最终达到出名的目的。二是虚荣心强。抄袭别人成果,如同吃别人嚼过的馍,虽味同嚼蜡,毕竟无需大动脑神,一部洋洋洒洒几万甚或几十万字的作品,不费吹灰之力,短时就可出炉,在不明真相读者心目中,抄袭者成了“快枪手”,给人留下才华出众的印象。三是掩耳盗铃。总以为自己比别人阅读面广,抱侥幸心理,认为改头换面,读者未必能看出端倪。同时,平日又极尽讨好编辑甚或主编之能事,趁其未发现抄袭行为,便可见诸报刊,等其它读者发现,也无济于事,生米已成熟饭。四是投机取巧。国内报刊大大小小上万份,纵使在甲地被发现抄袭,溜之大吉,又可去乙地或丙地发表作品,这样,抄袭者总有发表作品的平台,总能出名,总有稿费获取,身边总不缺“粉丝”。五是惩戒缺失。纵使“出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只要厚着脸皮承认“抄袭”,做一番不痛不痒的自我批评,退回稿费,随后照样能够以“有才华”、“知名作家”的资本,频发稿件。据悉,截至目前,对此类抄袭行为,国内处罚力度不足,追责机制不健全,惩戒措施少。这也许是抄袭者能够长期浪迹文坛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