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枯河渡
腊月的北风如刀子般割着河面,将本已结薄冰的渡口又削得光亮了些。周启明站在颓败的木码头前,望着对岸灰蒙蒙的枯柳林,只觉得那柳条像极了一绺绺吊死鬼的头发。
“走不走?”老船夫第三次催促,喉咙里带着痰音,“再晚一刻,这冰碴子能把船底凿穿。”
启明摸了摸长衫内袋里的聘书。省立师范学堂的朱红印章在灰败天色里烫得像块烙铁。他想起离乡时族长的话:“此去当以教化渡人”,可眼下连这肉身都要渡不过河去了。
船终于摇晃着离岸。橹声吱呀,像碾碎谁的骨头。老船夫忽然开口:“先生是去对岸学堂教书的?”
启明颔首。老人却嗤笑:“教什么?忠孝节义?如今河对岸的后生都嚷着要拆祠堂哩!”
冰碴子刮着船帮,发出令人齿酸的声响。启明望见远处河心有个黑点忽沉忽浮。
“那是什么?” “死狗罢。上月沉过一辆洋汽车。”老人用力扳橹,“日本人丢的,说水里藏着学生仔。”
启明扶紧了船帮。他认得那群学生里的张姓少年,总在祠堂门槛上读《新青年》,睫毛长得像蝶须。
船近河心时,黑点突然扑腾起来——竟是个人!破棉袄吸饱了水,沉得像石碾。那双手却疯狂刨着冰面,指甲早已翻裂,在冰上拖出淡红的痕。
“莫看!”老船夫厉声喝止,“是‘那边’的人!”
启明却看清了那张脸。蝶须般的睫毛结满冰珠,分明是张家那孩子!
“快救人!” “救不得!稽查队的船就在芦苇里蹲着!”
冰水里的人似乎听见人声,突然仰起头。目光相遇的刹那,少年竟停止挣扎,咧开冻紫的嘴唇笑了笑。然后慢慢沉下去,最后浮上来的是只手,朝天空抓了抓,像要握住什么。
橹声更急。老船夫喘着气念叨:“造孽啊...才十七八岁...”
启明突然呕吐起来。聘书从怀里滑落,朱红印章浸在污秽物里,洇成一摊血似的暗红。
对岸码头上,几个戴黑呢帽的人正在跺脚取暖。他们脚下有张告示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通缉”二字,墨迹如蜈蚣的脚。
“先生下船小心。”老船夫用橹杆抵住冰面,“这世道啊,人渡河,河也渡人哩。”
启明踉跄上岸时,听见身后传来低哑的渔歌: “千年荒河万年渡哟~ 渡得了肉身渡不了魂...”
他回头望去,苍茫暮色里已分不清哪是河水哪是天。只有渡口的灯笼突然亮起,像一只浮在半空的血眼球。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