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不息渡
天安门广场的欢呼声浪尚未平息,周启明已站在南下的列车厢连接处。绿皮车喷吐着白雾,像一条疲惫的巨蟒蜿蜒在初生的红土地上。他怀中《荒渡》终章被体温焐得发烫,扉页不知何时多出枚指纹印——恰是赵守仁惯用的右手拇指螺纹。
"同志,换票了。"乘务员帽檐压得很低,递票时指尖掠过《荒渡》书脊。启明低头见票根背面有针孔扎出的航线图:广州-海口-西沙,像极了当年港九大队的密信手法。
硬座车厢挤满北上干部,有个戴深度眼镜的青年正宣讲土改政策。忽然停电,黑暗中青年掏出怀表照明——表盖内嵌的竟是北大图书馆馆徽!启明佯装跌倒,触到青年公文包里的《荒渡》第九章校样。
"同志认得赵守仁?" 青年猛地合上怀表:"赵校长是我老师。"他撩起裤腿,假肢上刻着省立师范学堂的经纬度,"四七年转移学生时被打断的。"
列车停靠衡阳站时,上来个抱婴儿的妇人。襁褓里掉出奶嘴,滚到启明脚下竟是微型胶卷筒!妇人拾起时低语:"琼崖纵队需要教师。"她衣领翻处,锁骨有船形刺青——与梧州船娘一模一样。
深夜过韶关,突遇土匪截车。枪声炸碎车窗时,戴眼镜青年扑倒启明。匪首踹门而入,火把照亮满车《土改手册》——扉页皆盖着"荒渡书社"红印!
"找的就是这个!"匪首狂笑撕书,纸页间飘出干迎春花瓣。忽然婴儿啼哭,妇人猛地扯开襁褓——里面竟是改装发报机!
"快走!"她塞给启明船票,"珠海伶仃洋,有船等你!"
启明跳车滚下山坡,怀中《荒渡》散页纷飞如雪。他拼命扑抓,却见纸页落地生根,瞬间长出嫩绿新芽——竟是赵守仁批注的"星火燎原"四字化作实景!
珠海渔村黎明时分,老船公指着舷号"粤荒渡001"的机帆船:"赵校长安排的,专渡文化人。"船舱堆满课本,扉页都印着"荒渡书社1950年印"。
突遭国民党炮艇拦截。老船公转舵冲向礁区:"周先生记得《荒渡》第七章吗?"启明猛然想起程砚舟的遗计,扑向船尾撒下油桶——点火瞬间,海面燃起烈焰迷阵。
炮艇困在火墙中时,机帆船已驶近海南岛。桅杆突然折断,断口处飘出蓝布条:正是当年泮池沉船的同种材质!布条上用血写着新坐标:"儋州东坡书院"。
书院废井里,启明找到生锈的铁匣。《荒渡》终章补遗赫然在内:
"守仁未死,随军南下。今匿名编修教材,望兄续办荒渡书社。另:麻世雄潜逃台湾,慎防。"
最后一页贴着新照片:赵守仁在儋州盐场劳动,背景黑板写满化学公式——竟是炸药配方!
1953年冬,荒渡书社第十分社在五指山成立。启明校对《新华字典》时,发现"渡"字释例写着:"荒渡精神,代代相传"。发行员气喘吁吁跑来:"社长!有个戴呢帽的老先生留下这个!"
牛皮纸包里,是泛黄的《省立师范学堂周年志》。翻开扉页,当年师生合影被朱笔圈出二十八人——每个名字都延伸出红线,连接着新中国建设岗位。照片边缘添了新注:
"冰河沉舟终不悔
荒渡薪火照新天
——守仁于天涯海角"
窗外忽然传来黎族山歌,调子竟是《渡荒曲》的新词: "谁说荒渡无舟船
红旗指处是新岸
万卷书化万亩田
千秋伟业今朝看"
启明奔出门外,但见胶林如海,无数知青胸前别着荒渡书社徽章。远处有个戴草帽的背影正在犁地,拾起时镜片反光——像极了赵守仁的金丝眼镜。
风中有纸飞机掠过,拆开竟是《荒渡》第十一章提纲: "一九六六:破旧立新中的荒渡
一九七七:高考重启后的渡船
一九九二:商海潮中的文化摆渡
二零二零:云端时代的薪火相传"
启明忽然明白,这荒渡从未终结。他走回书社取出钢板,刻下新篇头一行:
"所有抵达都是启航——谨以此文献给永远的摆渡人。"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