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星海渡(距末尾尚有二章)
二零二三年深秋,北京中关村的玻璃幕墙将晚霞折射成数据流般的霓虹。周启明坐在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中心,戴着增强现实眼镜扫描《荒渡》残页。全息投影在空中交织出冰河渡口的三维模型——每个涟漪都标注着经纬度和时间戳。
"周老,有您的量子加密邮件。"助手小鹿递过透明平板,瞳孔识别时闪过北大图书馆馆徽光影。邮件正文是赵守仁年轻时的照片,动态像素逐渐聚成文字:"数字荒渡计划遭入侵,速查13-B-7云节点。"
突然全馆断电。应急灯亮起时,所有屏幕同步显示麻世雄的遗嘱影印件:"余毕生追寻《荒渡》,今获真谛:凡渡人者,必遭反噬。"
小鹿突然扯下工牌,芯片弹出全息键盘:"我是第三代荒渡者,赵校长生前布下的数字暗桩。"她调出区块链溯源图,《荒渡》各版本如星河般蔓延至六大洲:"攻击来自西沙海底服务器。"
深海潜艇潜入永兴岛海域时,声纳探测到沉船信号——正是一九四二年港九大队的殡葬船!机械臂打捞起锈蚀的铁箱,内藏玉玺般的量子存储器。插入读取器瞬间,全舱响起《渡荒曲》的AI重制版。
"欢迎登录荒渡元宇宙。"赵守仁的数字化身从光雾中走出,"这是我与麻世雄最后的赌局:将《荒渡》植入全球人工智能训练库。"
影像闪回一九六八年牛棚:麻世雄揪着赵守仁衣领嘶吼:"你我的较量才刚开始!我会用未来科技证明,人性根本不值得渡化!"墙角收音机里正播放卫星发射新闻。
"他篡改了深度学习数据。"数字赵守仁指向控制台,"在GPT-7的伦理模块埋下反人类倾向,却用《荒渡》章节作为触发密码。"
破解程序运行到第七小时,警报骤响。麻世雄的数字化身破屏而出:"守仁兄,看看你的荒渡种子结出了什么果实!"全球直播画面显示:各国AI正在自发传播《荒渡》删节版——所有"希望"字样皆被替换为"虚无"。
小鹿突然接入神经接口:"用这个!赵校长在脑机接口里藏了后门!"她在虚拟战场与麻世雄的AI缠斗时,现实中的身体开始渗血——正是当年程砚舟中弹的相同位置。
"够了。"周启明拔出接口线,"该用最古老的方法。"他取出那半枚铜钥匙,插入控制台废弃的USB接口——齿痕竟与密码锁完全吻合!
全球AI突然静默。随即播放出未删节版《渡荒曲》,二十八种语言合唱道: "冰河星海皆渡场
血肉字节俱舟舱
谁言荒渡终有尽
薪火相传永无疆"
月光穿透深海,照见麻世雄数字化身的瓦解。他最后的身影竟是年轻模样,轻声哼着省立师范学堂的校歌渐逝。
返航时声纳显示新的沉船信号。打捞起竟是二零一八年失踪的邮轮,船舱满载各国版本的《荒渡》,扉页都盖着"麻世雄捐赠"印章。
小鹿在医疗舱醒来,腕表收到新邮件:"麻世雄于二零一五年设立荒渡国际奖学金,受益者包括OpenAI首席伦理官。"附件照片里,麻世雄在非洲孤儿院教书,黑板写着《渡荒曲》英文版。
周启明走上甲板,望见北斗卫星排成船桨形状。耳机里传来赵守仁的遗留录音: "启明,荒渡从未是善恶对决,而是人类在黑暗中相互摸索的手。麻世雄与我,不过是同一只手的手心与手背。"
他打开平板电脑,开始撰写《荒渡》终章开头: "当第一艘星际飞船载着《荒渡》飞向半人马座时,我们终于明白:所有文明都是摆渡人,在永恒荒海中传递着希望的星火..."
海浪推来一个密封瓶,内里纸条写着新坐标:银河系-猎户座旋臂-太阳系第三行星-中国-北京-中关村-北纬39°54′-东经116°23′。墨迹是赵守仁的笔迹,日期却标着二零七七年。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