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王新民
华夏岐黄,
源远流长,
底蕴浩茫。
溯轩岐立论,
阴阳初判;
神农尝草,
药性初彰。
汉有医经,
唐兴方剂,
历代贤才续锦章。
观经典,
《伤寒》辨症,
《本草》流芳。
中医妙理非常。
究气血、
调和脏腑康。
看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
八纲辨证,
表里阴阳。
针引灵枢,
艾燃灸火,
推拿正骨力千钧。
更汤液,
化天然灵韵,
祛病扶阳。
且看仁心济世,
数千载、
悬壶岁月长。
念华佗刮骨,
神技惊俗;
思邈著书,
大爱无疆。
抗疫前沿,
中医显力,
护佑苍生保泰康。
展新貌,
继先贤伟业,
再铸辉煌。
解析
上阕:溯源与经典
开篇点明中医历史悠久,“华夏岐黄,源远流长,底蕴浩茫”,“岐黄”代表中医,强调其深厚的历史积淀。
接着回顾中医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轩岐立论,阴阳初判;神农尝草,药性初彰”,提及黄帝和岐伯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神农尝百草了解药性。“汉有医经,唐兴方剂,历代贤才续锦章”说明不同朝代中医在理论和方剂上的发展,众多贤才不断丰富中医内涵。
最后列举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在辨证论治方面贡献巨大,《本草纲目》等本草著作流传千古。
中阕:理论特色与治疗手段
“中医妙理非常。究气血、调和脏腑康”指出中医理论精妙,注重气血和脏腑的调和以保障健康。
详细描述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八纲辨证,表里阴阳”,这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重要途径。“针引灵枢,艾燃灸火,推拿正骨力千钧”介绍针灸、艾灸、推拿、正骨等特色治疗手段,展现中医治疗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更汤液,化天然灵韵,祛病扶阳”强调中药汤剂利用天然药材的特性来治病扶正。
下阕:仁心济世与现代贡献
“且看仁心济世,数千载、悬壶岁月长”赞美中医自古以来秉持仁心济世的情怀,行医历史长久。“念华佗刮骨,神技惊俗;思邈著书,大爱无疆”列举华佗高超的外科手术技艺和孙思邈著书立说、关爱苍生的事迹。
“抗疫前沿,中医显力,护佑苍生保泰康”结合现代,突出中医在抗疫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保护人民健康。“展新貌,继先贤伟业,再铸辉煌”表达对中医在新时代继承先辈事业、创造新辉煌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