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尘秤】
六月的杨絮下疯了,白茫茫罩住工会小楼像场迟来的雪。牛爱国盯着公示栏新贴的名单,工会主席候选人那栏只剩下孤零零一个名字——墨印太浓,洇出毛刺刺的边,看着像谁不小心按上去的指痕。
赵进步的办公室锁了三天。玻璃门内侧糊着报纸,能看见人影天天在里头挪箱子。小孙的麻花辫剪成了短发,抱着纸箱撞见牛爱国时,新皮鞋尖蹭着地砖缝:“赵主席...赵副主任说这些旧文件您处理。”纸箱沉得坠手,最上面是那盆枯死的红掌,干花瓣碎成渣滓往下掉。
微机室的电脑开始拆机箱。技术员起螺丝时嘟囔:“这机子新配不到两月...”机箱盖掀开,扑出股焦糊味。主板缝隙里卡着张纸条,铅笔字歪扭写着“文化馆回扣15%”——笔迹和牛爱国转正申请上的批注同一个模子。
中午食堂电视永久停在了廉政频道。循环播放的案例里有段模糊录像:和平饭店包间,茅台酒瓶歪倒在桌,一只手正把红包塞进公文包。镜头扫过公文包标签,“ZJB”三个字母被红圈标出——赵进步名字的拼音缩写。
牛爱国去医务室拆绷带。厂医老周棉签蘸得特别重:“听说纪检组找你了?”酒精味刺得人眼酸。帘子外头有人在哭,是赵进步媳妇的嗓门:“我们进步胃出血住院...那些钱都垫付培训费了...”老周突然掀帘吼:“要哭外边哭去!”搪瓷盘里的镊子震得叮当响。
下班时自行车胎彻底瘪成了煎饼。牛爱国推车走过车棚,发现赵进步的电动车还在——儿童座椅拆了扔在角落,座垫上积着层杨絮。车把挂着的平安符被撕开半截,露出里头塞着的百货大楼购物小票,日期正是元宵节后一天。
夜里表舅又来电话。这次信号清晰得吓人:“爱国啊,进步的事...该说的说,不该说的...”背景音里有婴儿哭,混着女人哄孩子的呢喃。牛爱国盯着窗外,杨絮团粘在玻璃上,像许多褪色的蛾子。
第二天全局开警示教育会。主席台空着把椅子,桌签“赵进步”没来得及撤。局长念稿时总卡壳:“个别干部...利用工会经费...”牛爱国低头抠手指,发现昨天拆绷带的地方结着新痂,形状像极了大半粮票。
散会后纪检组果然来人。谈话室窗帘拉得严实,录音笔红灯亮得像血滴。“牛爱国同志,”组长的保温杯墩在桌上,“培训外包的事,你事先知情吗?”空调冷气太足,牛爱国看着自己呵出的白雾:“方案...赵副主任签过字。”
回办公室见满地纸箱。小孙正往外拣东西:“赵副主任让清柜子。”突然压低声音,“他说...您桌底下那箱旧档案最好烧掉。”纸箱踢翻时飘出张照片——二十岁的赵进步在粮垛前笑,劳动布工装兜里露出半截粮票边角。
牛爱国蹲身捡照片,后颈突然凉飕飕。抬头正对上窗外赵进步的目光——这人不知何时站在院里,病号服外套着皱西装,胡子拉碴的脸挤出一个笑。他抬手比划了个抽烟的动作,指间的烟头红得烫眼。
暴雨说来就来。牛爱国冲进车棚时,赵进步那辆电动车正被雨砸得哗响。儿童座椅滚在积水里,漂浮的平安符裂开肚皮,露出张揉皱的纸:是牛爱国的转正评议表,“群众基础待加强”那栏被红笔重重圈住,旁注“已安排”三个字墨迹新鲜。
回家见李爱莲在熬中药。药罐噗噗冒着气,满屋都是苦味。“表舅下午来了,”她搅着汤勺不敢抬头,“说...说你这回能转正了。”突然抓住他手腕,指甲掐进新痂里,“可赵进步要是进去了,会不会乱咬人?”
夜里牛爱国翻出那箱旧档案。1995年工会日志摊在灯下,中秋晚会那页的钢笔字突然刺眼——赵进步跑调的歌喉后头,跟着行小字报幕:“下一节目:牛爱国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
笛子早丢了多年。牛爱国摩挲着日志上的字迹,指腹突然刺痛——纸页夹缝里露出半截针尖,挑着星点暗红。是当年粮站搬麻袋时扎进的刺,竟在这旧纸堆里藏了二十年。
窗外雨停了,杨絮湿漉漉贴满地,像泼洒的糨糊。牛爱国想起小丫昨天的造句:“爸爸的公平秤生了锈,称什么都少斤两。”孩子用橡皮反复擦,最后作业本上只剩深褐的印子,像永远揭不掉的疤。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