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石头城
——游扎尕那
文/李会芳
西藏太远去趟甘南吧,除了海拔,西藏的风景这里都有。8月7日,我跟团游甘南,在桑科草原上奔跑,在若尔盖草原上看花湖,在黄河九曲第一湾回眸。第四天下午,我游览了人间仙境——扎尕那。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扎尕那在青藏高原的东缘,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腹地,它的名字如咒语般响亮,藏语中意为“石匣子”。它东、南、北三面被石灰岩山体包围,地势高耸且陡峭,独特的“围城感”让这里的村落、农田、寺庙、森林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自然有序地展开。这个独立的小世界,像世外桃源,优美静谧;像上天遗落在山谷中的隐秘庭院,半边烟火半边山体;又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被多少步履踏出了崇敬,被多少镜头锁住了奇葩。车停下,我远远看见一座石峰耸峙、层叠石雕的壮丽奇观,树木丛生,遮天蔽日,半遮半掩的木寨与炊烟,与传说中的神圣之地、仙乡一模一样,是众神栖息、凡人不敢惊扰的地方。
当我真正立于山前,仰望这座“石城藏寨云雾绕,洛克笔下伊甸园”时,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当我走近村寨时,发现那里的每一处转角都是与世隔绝的仙境。这“石匣子”藏于崇山峻岭之间,竟是一处活着的藏族社区。四个村子错落有致地排列,木屋层层叠叠地构建,远望犹如神工雕琢的立体画卷;近看又像中土世界的肃穆庄园。怪不得《中国国家地理》反复提及,它是摄影家的最爱,是航拍镜头最惊艳的一幕。
这里海拔已过三千多米,确实令人头晕目眩,想起预防高原反应的措施,我忙取出葡萄糖口服液饮下。导游交代:首日不洗头,这是小事,为了健康我谨记于心。沿山路缓步向东哇村走去,我看到村落中的藏式木屋,布局颇有智慧。底层牲畜,二层人居,三层佛堂,层层递进,暗合天地人之序。在一户人家门前站定,主人名唤扎西。我暗自思量:这里怎么这么多叫扎西的人?导游看出了我的疑惑,急忙上前解释:在藏语里,男性称扎西,女性称卓玛。我笑着问候:扎西德勒!面色黝黑的扎西向我回敬,笑容明亮灿烂。他邀我入内,二层居室布置简朴,火塘正旺,壶中酥油茶香气四溢。
扎西一边搬动茶桶一边讲述寨子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学习打制酥油茶,要保持均匀的抽动速度和力度,跟老银匠雕刻银饰,了解藏刀鞘上的龙凤纹寓意;尊重当地习俗:不摸小孩头、不踩门槛、佛堂不拍照等。这些规矩听起来有些繁琐,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尊重。我默默点头,在缓慢的节奏中,渐渐明白了扎尕那的珍贵之处——它不是凝固的博物馆,而是活着的文化。转经的老人、玩耍的牧羊孩子、打油茶的男人,共同构成了动态的生活画卷。
山里的天气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晴好的天,见云就下起了雨。我顺着木栈道前行,寻找仙女滩。一路高山丛林,徒步艰难,但扎尕那的迷人处,恰恰在于那种隐隐约约的神秘。走进山谷深处,云雾悄悄靠近,像一层轻纱披在山体上,把整个世界变得半明半暗。而恰在这模糊之间,远处的经幡一角、藏民的木屋、山腰处的寺庙钟声,显得格外真实。在一段原始森林处,树上结满松萝,脚边是一地落叶,导游停下脚步,回头问我:是不是觉得这里不像是在地球上?我没有回答,但心里明白——这里确实不是凡间,那藏式木屋的石头墙上,升起了袅袅炊烟,也许这就是亚当和夏娃的诞生之地,一切纯净如初开天地。
跟着导游,听她讲扎尕那的四季风光:七月,油菜花田与青稞田交织成几何图案,黄绿相间,美不胜收;四月,有高山杜鹃沿雪线绽放,一派姹紫嫣红;十月,白龙江峡谷层林尽染,五彩缤纷;一月,雪后村落如水墨画卷,美轮美奂。每个时节来,扎尕那都会给出不同的风彩……我听得入迷,沉浸在一幅又一幅壮美画卷中,不由吟诵:桃源何处古风存, 峭壁插天围藏村。翠柏葱茏连板屋, 云雾缭绕走仙魂。
雨越下越大,幸亏有孙女、儿媳和年长的几位老师陪伴,我没有放弃攀登。这时,各色雨伞在山间汇成一条蜿蜒的彩色长龙,缓缓蠕动,成了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山路曲折,雨声急骤,汇成溪流,沿着台阶淙淙淌下。前路迷茫,雨雾朦胧,仿佛一团化不开的愁绪。我一边走一边询问返回的游客:到仙女滩还有多远?快了,快了。到这里已经一半路程了,还有20分钟就到,加油吧!一位老太太撑着伞,苍劲有力的声音从伞下传来。我一鼓作气,终于到了仙女滩。
雨中的仙女滩,由许多草甸组成,绿得逼人眼,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翡翠绒毯,铺展在群山怀抱。远处灰褐色的石峰,刀削斧劈似的直愣愣戳在那儿,活脱脱一群沉默的巨人。各色野花繁如织锦,绚丽多姿,随风摇曳,就像彩色宝石撒满了草地,晶莹剔透。我居高临下,用手机定格这上天遗落在山谷中的隐秘宫殿。镜头之下的扎尕那,远比美更加辽阔。
下山途中,导游继续讲这里的故事——煨桑仪式。松柏枝的清香混合着青稞酒的味道,飘满整个山谷。村民们身着盛装,手持经筒,顺时针绕行煨桑台。仪式结束后,大家共饮青稞酒,酒味醇厚,入口微甜。问及扎尕那这几年的变化,导游兴奋地说:2023年,这里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气大了,来访者日渐增多,这是好事也是挑战,更多的人知道了扎尕那,村民收入增加了,但也失去原本的生活节奏。他指着远处在雨中修补屋顶的男子说:保持传统是这里人的初心,就像那屋顶,破了就补,但样式不变。
望着云雾弥漫的村落在雨中若隐若现,我忽然领悟了扎尕那的神秘之处:在于它的“未完成感”——生活仍在继续,文化仍在传承。它没有为了发展旅游事业而凝固成一个标本、一种模式,一张明信片。它是活着的、会呼吸的生活质感,是一个独立的完美世界,像诗行灵动,像天籁美妙!
山再高也有顶,情再深也有缘。也许最美的风景不在镜头里,而在你与这片土地相遇时,心中泛起的阵阵涟漪。扎尕那依然静默在云端,但它以亘古不变的节奏,在我心中烙下印记。我携着一份感动重返尘世。
